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原因,那就是贼人势力过于庞大,刺史根本不认为李平安顶得住。
与其将人手用在虚无缥缈的救援之上,还不如先稳住局势,待天亮之后再做打算。
至于李平安,则被刺史很是直接地舍弃了。
当然,即便是李平安死了,刺史也不会吃亏。
因为他可以借机牵连很多人,那些对李平安动手的人,他一个也不会放过。
当然,如果李平安真的命大,挺到了天亮,刺史大人在摸清楚州里的情况之后,也不是不会救援。
毕竟这位铁腕刺史,还是非常在意李平安这位人才的。
所以,刺史府所有可以调动兵马的将领,全都被他召集到了刺史府召开战前会议。
“尉迟常真的是疯了,带着那么点人马,就敢直接杀入南越境内,此时怕是已经凉透了都。”
“他死不死不重要,只是现在他带着兵力进入了南越,而我们对付入境的南越人,就困难了许多。”
“不是说,由李平安据山而守,吸引敌人的主力吗?”
“你觉得一个磨面的会比咱们还会打仗?”
“他要是会打仗,他能跟尉迟常搞出这么乱的架势来?”
“公孙县令他们也是疯了,竟然跟着一个磨面的胡作非为。”
“谁说不是呢,我看咱们州的局势,保不齐要彻底崩坏!”
在场的众人,大多数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于李平安等人不停的埋怨着。
而此时萧刺史则阴沉着脸,坐在上首的位置,一言不发。
国势衰退,反映在方方面面,其中军队的腐朽、无能是最为明显的,大康已经没打过胜仗许久了。
就拿自己的南定州来说,大量的军二队、勋贵充斥在折冲府里,这些人除了当地主,剥削他们手中的人手之外,就剩下吃空饷、搞关系这些歪门邪道了。
这些人从来没想过为大康打一次胜仗,但此地偏远,朝廷也监察不到,往往带着人手在边塞走一遭,抓几个僚人,亦或是南越人,便鼓吹军功。
积累个三五年,就有升官的可能性。
今天你帮我子侄创造军功,升个官,下次我帮你的子侄创造机会,送一波山贼过去,也有机会升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已经在岭南道这边儿,形成了一种默契。
萧刺史因为此事,没少大动肝火,甚至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