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修辰开了这个先例,旁的姨娘亦心生羡慕,唯期盼自己若生有庶子时,亦可养育在自己身旁才好,她们心存此念,却不敢明提,到底是知晓柳若云这个姨娘不同于旁人,她有此特例,却不代表着府内姨娘皆有这样的权利。
待到唐瑛出生,赵韵满身心皆系在了唐瑛身上,她只愿将世间一切美好都给到自己的女儿,定要好生照顾,自无暇再去顾及妾室所出。
赵韵的态度,唐轩城自瞧在眼中,他明白赵韵的无暇顾及,加之柳若云养育唐修辰亦是妥帖,并没有将其教养成不尊主母、不敬兄长的性子,更不曾引起嫡庶间的矛盾,侯府后院依旧和谐无比,倒也印证了唐轩城这个决定于侯府内是适用的。
侯府内的几个姨娘皆非不安稳的性子,同样令唐轩城多有放心,自此侯府便彻底断了庶子必要由主母教养的说法,诸位姨娘凡是生有庶子,皆可教养在自己的院中,此举令府中各个姨娘欣喜了好久,之后向姨娘所出三少爷唐修沐、以及霜姨娘所出四少爷唐修林便皆生养在了生母身旁,以全了母子情分。
庶子如此,庶女便更以宽松,安姨娘所出三小姐唐婉晴、五小姐唐婉若,文姨娘所出四小姐唐婉如,以及向姨娘所出六小姐唐婉因,亦无需再由主母教养,侯府后院因着这个改变倒是其乐融融,更因此少了许多风波。
这个最近人情的决定,如今却成为了最大的错处。
当年的唐轩城没有察觉到柳若云的野心,因了这个决定,促使唐修辰变成了如今的心理,唐轩城绝不愿上一辈的恩怨影响到小辈,然而可笑的是,他与柳若云之间的纠葛一直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他以为的美满和谐尽是海上泡影。
柳若云自入府那日起,便对赵韵存有着嫉恨,心中的嫉恨只愈来愈重,她不满赵韵占着侯府主母的位置,更不满自己的孩子只能沦为庶出,如此心态,对唐瑛与唐钰二人亦不会是真心相待,自是对嫡出一脉全然抵触。
唐修辰与唐婉柔自小便在柳若云身边生活,他们同柳若云颇为亲密,更是全然相信柳若云所言,即便她们最早是真心将唐瑛和唐钰瞧做兄弟姐妹相待,可若日日被柳若云灌输嫡庶不同的思想,传达那些不睦的言辞,耳濡目染下,如何能不被柳若云所影响?定然会逐渐同自己的姨娘持以类似的想法。
事实便是如此,唐修辰与唐婉柔自小便被灌输了那些恶意,这些年来他们待唐瑛的亲近关切,亦不过是面上伪态,他们二人面上待唐瑛亲近无比,然心中却是极尽厌恨,待唐钰更是多有嫉恨,这样的嫉恨,随着时日的推移越来越重,直至唐瑛与唐钰真正阻碍了他们眼前的路,嫉恨便生有恶行,再也无法挽回。
唐轩城回想着侯府这些年的种种,总觉得唐修辰的死亦是自己一手促就,当年的一步之差,方造成了近日的后果。
是自己未能察觉到柳若云的心态,才会让唐修辰一直经受着错误的引导,是自己未能尽到为父的责义,才会让自己的孩子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知,从而一步步走向歧途,如若自己能在一开始便对他多加教育,好生教导他为人的道义,绝不会变成眼下这般模样。
即便唐修辰和唐婉柔生来便心存恶意,可若好生教导,断不会让恶意昌盛,说到底,全然是唐轩城的责任,无论是待唐修辰与唐婉柔,还是待唐瑛与唐钰,他都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眼下,唐修辰的死对唐轩城而言,是一道重击,更是一记警钟,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再经受任何迫害,更不会眼看着他们中的某一个再次落到这般下场。
如今看着唐修辰的脸,唐轩城不由得想起了唐婉柔来。
唐婉柔自那场事端后,便一直处在静轩寺内,静轩寺自不如京都内繁盛,可那并非什么苦绝之地,否则唐老太太也不会在那处静修多年,是以当初唐轩城并不觉这个决定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当时,唐婉柔毒害嫡姐一事已暴露于众人眼前,这样的恶举是唐轩城难以容忍的,更是因了此事揭露出柳若云待赵韵的异心,他当时愤怒异常,不明白唐婉柔何以会有那般恶毒的心思,更不理解柳若云心中的恨从何而生,若非唐老太太的制止,只怕当下便会将柳若云遣离侯府,倒是全然不再顾及侯府与柳家的多年情分了。
事态没有允许唐轩城那般行事,最终的结果是将唐婉柔遣去静轩寺反省己身,柳若云则是封禁于惜云院内,待愤怒过后冷静些许,唐轩城亦没有后悔将唐婉柔遣去静轩寺静修的决定,这个决定是对唐瑛母女的保护,同样对唐婉柔有利,只期盼着静轩寺内的佛气能够消散她心中的怨气。
然而现下,唐轩城却意识到自己这个决定却是错了,他从没有真正理解唐婉柔的脾性,尽以为于静轩寺清修会令唐婉柔心态平和,以此醒悟,可唐婉柔待唐瑛持有的恶意本便极盛,在那样的嫉恨下,令她在静轩寺内反省己身,并不会达到有利的效果。
何况唐婉柔性情骄纵,本便骄养多年,静轩寺对常人而言绝非荒地,对常年礼佛之人更非什么难忍之处,可它终究无法同侯府想比,这样的静思在唐婉柔眼中,只会是一种幽禁,是一种折辱,于她而言,更会加深对唐瑛的恨意,时日越长,怨恨越重。
如若唐婉柔再不回侯府便罢,可她一旦有着返回侯府的一日,必定会再生事端,这段时日的静修,不会达到唐轩城的本意不说,更是适得其反,如今,唐修辰已身死,唐婉柔同唐修辰本便是一母所出,定然是要回府相送一遭,若未由她瞧得自己哥哥最后一眼,却怕更以加重她心中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