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在1992年11月,全球已知的万维网服务器只有26台,就在两个月之后,服务器的数量几乎翻了一倍,达到了50台。
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等到1994年网景浏览器发布之时,服务器和用户数量已经是比较可观了。
在赵德彬的平行世界当中,因为Java和阑珊浏览器提早数年出世的缘故,催动了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的水平要比历史上的水平强一些,但从数量上来说只能说句“差强人意”。
举个简单的例子:
历史上,在1993年春天,一名叫安德森的学生联合了六个同学,制作了一款Mosaic(马赛克)浏览器。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民用浏览器,还能显示图片,后被称作“改变Web历史的开端”。
彼时的安德森没有钱,没有商业头脑,也没有金主霸霸,他只是很简单地把浏览器上传到了网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于营销和运营什么的,开玩笑,安德森一个穷学生哪有钱折腾这些花头?
然而,就在毫无宣传的情况下,马赛克浏览器火得一塌糊涂,短短几周就有数十万人下载使用,一年之内用户数量突破两百万,引得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浏览器还不是基于Windows系统,而是基于Unix系统,可见,当时的维软在操作系统领域还并没有拥有绝对统治力。
这次轮到赵德彬改变Web历史,阑珊浏览器和马赛克浏览器可不是一个量级的;
论产品性能,凝聚了赵德彬未来技术的阑珊浏览器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浏览器了,甩出原型产品马赛克浏览器一百条街,就算拿历史上95年的网景浏览器来比也半点不输;
论资源,Winbrella背靠保护伞科技和维软,直接捆绑进Windows系统当中,完全就是IE浏览器的待遇,再加上无处不在的广告和媒体的自发追踪,几乎整个互联网世界都被宣传到了。
饶是如此,因为在1991年发布的缘故,用户数量和增长速度也就跟1993年的马赛克浏览器差不多;
好在,阑珊浏览器的市场占有不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浏览器可以媲美的,真正达到了市场占有率99%,维软的股价都因为Winbrella往上蹿了好几蹿,微软高层简直美开了花,力赞比尔“董事长大人英明伟大”。
听着这些彩虹屁,比尔内心深处有一丢丢的尴尬,当然,他没有表现出来。
实际上,赵德彬一开始给他展示阑珊浏览器的时候,他的感觉是“也就是那么回事,没有彬吹得那么神”,因为他觉得计算机的未来是操作系统,像浏览器这种只是提供互联网连接的小工具是“不成大器”、“不堪大用”,所以,当赵德彬提出将阑珊捆绑进Windows的时候,比尔很开心地答应了,他感觉这样又可以省一笔钱:
啊,我如此有钱还如此精打细算,真是令人感动呢!
就算没有阑珊浏览器,比尔也不想开发维软的浏览器,他准备在Windows系统里嵌入一个连网的小程序,(糊弄糊弄)也就完事了。
也正是因为比尔和维软公司的这种观念,才让后面的网景公司有了戏唱。
要知道,历史上,安德森继马赛克之后,又开发了网景浏览器。
单凭一个浏览器,网景公司在1995年成为了第一家也是最后一家风头盖过维软的公司,上市之后创下商业公司有史以来最恐怖的增长记录,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安德森本人更是成为了丑国家喻户晓的财富神话,网景上市之后,这位刚毕业两年的大学生拥有了价值5800万丑元的股票,还登上了《时间》杂志的封面,标题是“黄金极客”。
在那张封面上,安德森狂得不得了,他赤脚坐在一个皇位上,翘着二郎腿,发出了一声怒吼。
这头的网景芝麻开花节节高,那头的维软老太太过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再加上网景年轻的联合创始人们一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显摆得过于欢腾……
比如,安德森会时不时当众炮轰维软:“在网景面前,Windows只是一堆设计拙劣的驱动程序。”
作为大名鼎鼎的“硅谷海盗”,比尔绝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家伙,眼瞅着“看上了就买”的策略行不通,比尔冷酷地扶了扶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