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一代天骄——第二十五章:君权神圣(6)

北唐 蚕室废人 2632 字 1个月前

延州地处偏远,无论是官绅还是黎庶对建立不久的后周朝廷忠诚度均很有限,但即便如此,因为理念不合而拒绝在《封建疏》上署名的也并非全然没有,太仆寺丞权知延州马监事吕端就是其中一个。这个隶属于朝廷官制系统的书生对于李文革坚持要任命一个女子为官倒并没有太多的非议,毕竟在他看来李文革这个本质上的军阀已经做了太多的惊世骇俗的事情了,再多做这么一件也不过如此。但是对于延庆官员联名上疏朝廷自请封建这件事情,吕端伤透了心。

当时丞相府的书吏拿着这份文书请他署名,当着上百名文文武武,吕端负手而立仰首不语,甚至直到李彬以丞相之尊开口征询他的意见,他也仍是这副神态,口中的话语却锋利地如同刀子:“封王建国,天子之权也,以三公之尊,无权置喙,秦汉置六玺,专为此事!今侍中以使相骤行封建,置君上于何处?四方节镇,若蜂起效仿,则我华夏中国,岂非重现春秋乱世之像?”

对于他的态度,延州的文武双方都是很不满意的,对于这个外来人,延州上下原本便不是很感冒,何况此人在这个关键时刻居然敢做这等仗马之鸣?

因此自李文革回府视事起,私下具书谏劝李太尉将此人找个由头遣返汴京的书简便如同雪片一般发往了长史书房。连秦固迫于压力都曾私下劝李文革将吕端遣返京师---在秦固看来。这其实是对吕端本人地一种变相保护。

在整个延州官场的关注中,八月十一,八路军节度府签发了针对对吕端的文告----除夏州布政主事,兼平夏令。权知宥夏马政事。

文告一出,从府到县,从政到军,无不哗然。

夏州节度判官署目前都还是个空架子。布政、按察、转运三曹主官及各县长吏大部分空缺。吕端被任命为布政主事,同时兼任州垣县令,实际上已经是夏州州政的第二把手。^^,UC电子书,首發^^李文革对这个地方政权体系内地异类非但没有歧视嫉恨,反倒大加拔擢,这确实令延州的相当一部分人觉得很是难于理解。

尽管众人皆有所不满,但州府自长史秦固以下所有人对这道任命都无可奈何,因为文稿上明明白白有八路军夏州节度判官权知夏州政事萧涯离的副署签名。

根据七月份厘定的新官制,节度使有权任命节度府长史以下司曹科员,前提是要长史副署方能生效;同样,节度使任命各州节度判官。也需要有侍中府李彬地副署方能生效;而节度使任命地方州县乃至州署曹科官吏,则需地方节度判官副署方能生效。

从李文革回府视事到任命文告发布。中间隔了十天左右时间,这段时间快马自平夏和延州之间跑一个来回已经足够了。

有李文革地提名,又有萧涯离的审覆,手续完全合乎规矩,此刻便是秦固和李彬,也不好再对这项任命说三道四。

除非李彬掌管的御史观察官员们具文弹劾吕端。

可惜吕端虽然放荡不羁,延州毕竟是个苦地方,连一家像样的青楼妓馆都没有,这让吕端就算有心想要犯作风问题也没了机会。

没有由头,也没有真凭实据。对着吕端这么一个刚刚被任命还不曾上任的地方官。那些监察官员就算再恨得牙痒痒又能够说出什么来呢?就算他们硬着头皮说出来了,没有一点靠得住的东西支撑。这种弹劾在李文革那里几乎没有任何价值,老谋深算如李彬,自然不会拿着这么不靠谱的弹劾文书去节度府碰钉子。

就这样,已经打好了背包准备离开延州的吕端莫名其妙地到夏州赴任了。

一直等到了所谓的夏州州治平夏县,吕端才知道,李文革给自己的这道任命,份量究竟有多重。^^^^

所谓平夏县,纯属子虚乌有!

赴任之初,吕端走错了路,一头扎进了空无一人地统万城,城中的景象十分骇人,整座城池出了四面残破黢黑地城墙关隘之外,已经没有半点城镇的样子了,站在城中任意一点举目四望,所能够看到的除了城墙便是平整的地面,城中的所有房屋、院落、里坊、道路、楼宇等等建筑均已不见踪影。若是此刻将城墙拆掉,这里便没有任何城镇遗迹了……

在统万城城东十里,无定河南,用木头扎起了一圈篱笆,篱笆内用自统万城内拆出来的土方木料搭起了简陋的房屋圈舍,一群群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人们便居住在这里,这里就是如今的夏州节度判官署所在地,也是夏州“首县”平夏县城。

小小一座寨子,左近聚居的人口总数超过一万八千人,其中男丁九千三百,妇孺五千,老人三千。基本上原先平夏拓跋氏部落地全部人口除却被看押护送前往关东地两千多俘虏和贵族之外全部都集中在这个方圆不过四里的小寨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