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蓉得知杨康对钱、朱两家的处置后,心中满是怒火。
黄蓉在寝宫内来回踱步,越想越气,这是黄蓉第一次听到有人造自己谣言,没有想到一个人都没有杀。
傍晚时分,杨康处理完政务,像往常一样来到黄蓉寝宫。
杨康刚踏入宫门,便察觉到气氛有些异样。黄蓉坐在榻上,背对着杨康,手中摆弄着一支玉簪,对他的到来置若罔闻。
“蓉儿,你这是怎么了?”杨康轻声问道,脸上带着几分疑惑。
黄蓉冷哼一声,转过头来,美目含煞:“陛下,您倒是心慈手软,对那钱家如此轻饶,朱家虽说流放抄家,可对比他们的罪行,也太便宜了!”
杨康微微皱眉,走上前去,试图安抚黄蓉:“蓉儿,钱家毕竟有丹书铁券,且先辈有功,朕若赶尽杀绝,恐寒了天下人的心。
至于朱家,流放抄家也算是重罚,足以起到震慑作用。”
“那不过是前朝皇室颁发的丹书铁券,与本朝何干!”黄蓉柳眉倒竖,语气中满是愤怒与不屑。
“陛下,如今您贵为大金国之君,自当以本朝律法、本朝利益为先。
钱家仗着前朝遗物,就可肆意妄为,诋毁陛下、阻挠新政?
若今日这般轻易放过,日后人人都拿出些前朝旧物来对抗朝廷,这天下还如何治理?”
杨康面色一沉,心中虽觉黄蓉所言过激,但也不得不承认其中几分道理。
杨康缓缓开口:“蓉儿,朕明白你的担忧。可钱家数百年根基,在江南人脉广泛,若处置不当,引发民怨,江南赋税恐受影响,这对我大金同样不利。”
“陛下,”黄蓉快步走到杨康面前,直视他的眼睛。
“您是一朝天子,富有四海,岂会怕那小小的钱家?
如今不趁此机会立威,更待何时?江南赋税虽重,可若新政顺利推行,不出数年,国库充盈,又何惧这一时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