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名将宿敌的决战

到达常平后,廉颇亲自布置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是八岭石长城防线。

这三道防线东西延伸数十里,密集排列且相互连接。

秦军最初的将领并不是白起,而是王齮。

在公元前261年,秦昭襄王派遣王齮进攻上党。

王齮到达常平后,秦赵两军在空仓岭西边的山谷中发生了首次遭遇战。

在混战中,秦军击溃了赵军的先锋,攻破空仓岭,并夺得了赵军的前线重要城市广梁城。

空仓岭失陷后,秦军还夺取了溪磊威,使得从北到南的空仓岭防线数十里,完全沦陷。

面对不可阻挡的秦军,赵军连连败退,损失惨重。

廉颇看到这一情况,在重新分析敌我形势后,发现地形对赵军并不有利,而秦国的补给线比赵国要长得多,确保后勤补给也比赵国要困难。他决定放弃难以防守的丹河西岸阵地,将全军集中到丹河东岸的第二道防线,构筑壁垒,决心等待敌人疲惫,磨损敌人的士气,坚守并等待变化。

改变战术后,秦军果然陷入了苦战,无论怎么进攻,都无法突破丹河防线。从这一点来看,廉颇的战术完全成功。

因此,秦赵两军形成了对峙局面,战争持续了三年,双方在常平牢牢困住。

三年的持久战是对两国国力的考验,当时赵国的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

长期对峙让赵国难以维持,甚至更急于结束战争。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在关键时刻,赵孝成王逐渐失去了耐心,对廉颇的防守战术的信心也逐渐减弱。

他想要和秦军进行决定性的会战,尽快结束常平的僵局,所以赵孝成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更换将领。

这个决定不能说是错误的,因为事实上赵国的实力确实不如秦国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