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稍稍犹豫了片刻,轻声应道:“好!”
此时,渔父熟练地将小船缓缓靠向岸边,并固定妥当。然而他并没有跟随二人一同上岸,而是留在船上,笑着叮嘱陈明道:“公子,待你们游玩归来时,可别忘了替老夫带回一壶醇香的黄酒!”
陈明满口答应下来后,便与女子并肩踏上了通往岳阳楼的小径。
一路上,陈明与女子一左一右徐徐前行,陈明走在前面,不时回过头来与身后的女子交谈几句。
走着走着,陈明忽然停下脚步,侧身面向女子,彬彬有礼地自我介绍道:“在下高濲,还未请教,不知姑娘该如何称呼?”
女子微微颔首,柔声回答道:“姜楠,姜是太公姜望的姜,楠是楠木的楠。”
陈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之色,接着又开口问道:“姑娘是南国人?”
姜楠秀眉微蹙,反问道:“何以见得?”
陈明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解释道:“生长在虞国的女子,通常只会向外人透露自己的姓氏,而名字大多只愿意告诉给自己钟情之人。”
姜楠闻言,脸上微微一红,斗笠下的轻纱随风轻拂,遮掩了她片刻的慌乱。
她低下头,手指轻轻绞着衣袖,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倔强:“这么说,公子是虞国之人了!”
陈明见她如此,心中不禁莞尔,虽还想询问其更多有关南国之事,却也不再多言,只是温和地笑了笑:“没错。”
两人继续沿着小径前行,岳阳楼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楼前的石阶上,三三两两的游人往来不绝,或驻足观景,或低声交谈。
楼前的匾额上,“岳阳楼”三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历史与故事。
随着周围的人群逐渐增多,陈明愈发清晰地察觉到,人们投向他们二人的目光究竟有多么频繁和热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