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雪地逃亡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知秋。

时间不知不觉的就到了九月,西北地区已经全部进入秋季。雪梨也迎来了孕中期。她的肚子现在已经像个气球般吹了起来,不知为何,肚子虽然大,但是精神头竟然好了许多,不仅吃的多了一些,心情也好起来,看来是孕激素的作用,她能吃能睡,还感到前所未有的精力旺盛,仿佛每天有用不完的牛劲。

屡次骚扰耶城四周的盗贼流寇被靳啸天和乌原道带兵剿灭。雪梨如愿的把生意做到了外城区。并慢慢的把附近几个较大的城市生意都做了起来,没办法,机缘巧合她又买了好多的年轻机灵的男奴回来,本来他们是从新疆和西藏带过来的男奴,靳啸天说,这些人是要被卖去大山里挖煤挖铜的,听说这些地方被送去十人,就会被累死八人,这些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青年男子简直就是去白白送命。

雪梨脑子一热就把他们买了下来,买人才花了四百两,可等到把他们安置好,培训完,请来先生教文识数,又花了大几千两。

现在她手里有大量识字有技术的青少年和能够吃苦耐劳的女人。所有的男人全部开始天南海北的给她做生意,他们将东面的丝贩到南边,又将南面的茶和棉贩到东面和西面,慢慢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和财富。之所以他们的生意能做起来,除了英龙华的名头好使,段景榆和金丞的名头也好使,他们的关系在天机阁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全都被用起来了。

虽然现在时日较短还看不出什么,但是三年以后,六年以后,十年以后,天下第一商说的就是他们这个团队。男人们把全国各地的生意做的有声有色。

雪梨带着剩下的女人们还开起了一间足有几千平米的织厂。

这个织厂一开始只是一个很小的作坊,都是雪梨托人从南方买回来的机器,还有工人进行实验的小作坊。为什么要做纺织厂呢?要知道中古有句俗语叫衣食住行,衣一直是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就是古代没有供暖,冬天主要靠棉衣和柴火取暖,可局限于技术的落后,穷人并不能人人都能穿上棉衣,通常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只有一件棉衣,谁出门谁穿,剩下的只能塞点柳絮和破布充数。一到了秋冬,整个山都是光秃秃的,因为大树和灌木都被人带回家里焚烧取暖了,一场寒流动不动就会冻死人。

西北地区冬天全部用的是羊皮,兔皮狼皮等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御寒,夏天也需要大量的棉麻制品用来做衣服。

那些绵羊毛一堆堆的都浪费了,被人收走卖到西面做成了地毯。现在整个时代,竟然没有人会织毛线,做毛衣。

这简直是浪费。

雪梨干脆就开始动手研究怎么做衣服,做保暖的衣服。一开始确实困难重重,有种老虎吃刺猬无从下口的感觉,可知识就是力量,雪梨学的就是服装设计,还系统的学习过中国古代的机织方法概论。她在靳啸天的大力支持下,以重金聘请了黎家织艺超群的织娘前来耶城的织厂里,教授女人织技,改良织布机器,取得了突破性的织布和纺织的进展。

一开始嘛,大家都觉得是雪梨这个孕妇在打发时间闹着玩呢,人人都觉得她玩够了,失败了,也就老实了。可当真的那几十米的大型纺织机被做出来的时候,每个人都震惊的下巴都掉下来哩。

雪梨和张秀研究了两个月,画出了三十二锭水利大纺车,这是属于纺织工业化大前身的机器,可以用水利取代手摇脚踏。三十几个木匠和工人忙了整整两个月,终于组装完成,成品光是放在那里让人参观,就足够让人叹为观止了,实在不敢想象要是真的有几十台机器开始用起来,那到底是多么震撼的场景。

这种大型机器在西北地区没法用,只能生产出来卖到水利发达的东南方地区。

对于干旱地区,没办法使用水利大纺车的地方,雪梨画图,她和张秀一起研究出了脚踏式三锭纺车,让纺纱纺线比之前快了三倍,还不容易断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从此北方纺织业的商人,都在耶城雪梨的织厂里学习技术和购买机器。耶城成为北方地区最大也是最知名的纺织城。

只是前几个月的研发经费简直是天价。包括木材,人工,还有来回的路费,宣传,制作,就烧掉了几千两黄金。

但是回报也是巨大的,当白敬业四个月以后把收支账本交给她的时候,前期投入的钱基本已经赚回来了,也就是说以后赚的钱全是利润。

这些都是身外之物,她现在吃穿不愁,账本上的钱对于她不过是一堆数字而已。

最让她高兴的是她用自己发明出来的纺织机,做出了百分百绵羊毛的毛线出来,她和露雨还有夏天亲自动手,给英龙华织了一件厚实保暖的毛衣,围巾,还有手套。

这些爱心满满的衣物和她写的信件被送去了西都,交到他手里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月以后。

外面大雪纷飞,英龙华摸着保暖柔软的毛衣,穿在身上又轻便又保暖,仿佛爱人正在拥抱着他般温柔,这让他感动的一塌糊涂,对雪梨的思念像诗里写的一样,真的是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小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