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背后棋局,波澜再起

朝堂之上,气氛如同被拉满的弦,几乎随时可能断裂。谢思珊的话语轻描淡写,却已经引起了巨大的波动。她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揭示出权力斗争中深藏的秘密,也在无形中推动了她自己在宫中的地位。随着皇帝的点头,谢思珊意识到,自己已正式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成为这场权力博弈的核心人物之一。

皇帝的沉默虽然短暂,但足以让朝堂上所有大臣心中一动。程国公和太子相继投来了异样的目光,尤其是程国公,他似乎早已习惯了主导朝堂的局面,但今天谢思珊的插手,却让他感受到一丝不安。

谢思珊轻轻站回原位,她并未因为这番话获得太多表露情感的机会,而是沉默地注视着局势的发展。她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最复杂和最难应对的,往往不是眼前的对手,而是那些潜伏在暗中的敌人。

太子忍不住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不屑:“既然如此,谢妹妹的意思是我们朝堂上的改革应当停滞不前,继续维持现状吗?”

太子的语气颇有挑衅意味,显然,他并不打算轻易放过谢思珊的插手。毕竟,作为太子,他有着自己的计划和立场,而谢思珊这种突如其来的建议,显然让他感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

谢思珊抬眼,看向太子的方向,眼神依旧清冷:“太子殿下误解了我的意思,我并非要阻止改革,而是希望我们能在稳步前行的同时,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与现实的需求。若是强行推行,难免造成更大的动荡,不如先进行一番调和,逐步解决眼前的问题。”

她的言辞虽然温和,却也并不软弱。她知道,太子想通过这种方式逼迫她做出立场的选择,但她不慌不忙地回应,反而让场面变得更加微妙。

程国公冷笑一声,插话道:“若是一直如此犹豫不决,岂不是给了外界有机可乘之时?朝堂改革不是玩笑,不能因为一个不小心,便丧失了机会。”

程国公的话语带着刺耳的语气,显然他早已不满谢思珊这种过于谨慎的态度。他始终认为,改革必须迅速而果断,任何妥协和拖延,都会让自己和国家陷入更深的困境。

谢思珊微微一笑,没有急于反驳,而是道:“程国公所言虽有道理,但倘若一味求快,恐怕会有许多未曾预见的风险。每一步都需要深思熟虑,而不是仓促行事。若因此造成不必要的纷争,那才是最不应该发生的事。”

她的话语简洁而犀利,仿佛一把利刃,切入了朝堂上几位主要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她并未直接反击程国公,而是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一个更加宏观的层面,隐隐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支持者。

太子闻言,眉头一挑,他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警觉。谢思珊的言辞,虽看似不置可否,但其中的含义却异常深远。这不仅仅是对程国公的回应,更是在暗示他,改革需要一步步来,而不是一味推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她是在表露自己对改革进程的态度——她虽然支持改革,但更倾向于渐进式的调整。

皇帝的目光微微闪烁,最终开口:“谢思珊所言不无道理,改革必须考虑到每一层面的影响。程国公,太子,两位的意见我都已听见,今天就到此为止。”

话音未落,众人纷纷低下头,朝堂上顿时陷入一片沉寂。皇帝的裁决,犹如一道晴天霹雳,打破了僵局,却又让局势更加复杂。

谢思珊低头,心中暗暗松了口气。今天的早朝,虽然表面上看似平静,但她深知,这场权力斗争的风暴,早已掀起波澜,而她自己,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颗棋子。她轻轻地抚摸着手中的玉扇,心头却并未完全放松——她知道,接下来的局势可能会更加复杂,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正悄然形成。

程国公显然不满皇帝的决定,但他并未当场发作,而是冷冷一笑,低声道:“陛下明智。太子,谢思珊,今天不过是小试牛刀,日后还需更加审慎。”

他的话语语气平和,却不难听出其中的威胁意味。程国公明显不愿轻易放弃对权力的掌控,尤其是在自己已经建立起庞大的政治势力后,更加不容任何人轻易撼动他在朝堂上的地位。

太子则深深地看了谢思珊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虽然他表面上冷静如水,但内心的不安和警觉已经愈发加重。谢思珊的言辞中,透着一股让他难以捉摸的深意,而这种深意,正是他最不敢轻视的。

“今日一事,暂时告一段落。”皇帝再次开口,声音沉稳而不容置疑,“各位退朝,回去各自准备。”

众人纷纷行礼退下,谢思珊也随之离开了朝堂。然而,心中的暗流涌动却让她不禁加快了步伐。今天的局面虽然看似平静,但她知道,背后却已经悄然酝酿着更大的风暴。

在宫外,已经有不少消息开始流传,而谢思珊的名字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大臣的口中。她并非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她不仅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她的每一个决策,甚至可以改变朝堂上许多人的命运。

“谢思珊,你准备好迎接真正的风暴了吗?”她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