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凡夫你不要怕丧失明了性,一般老参比较有可能。老参空观修得太厉害,尤其那个修无常断灭空观的人,明了性会破坏。但你一个初学者,你不要担心丧失明了性。你担心有没有离相,这个比较重要。
【学员提问】请问我们怎么操作会变成灭相而不是离相?
【师父答疑】灭相就是说,这个人,比方说你儿子或者你女儿,他跟你的业缘太深了,你怎么离都没办法离。你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没有用!他就深深地烙在你心中,挥之不去。我没办法离,我可以把所有东西都离开,儿子女儿我离不开!好,那就要“治乱世用重典”。佛法也有权法,观察它无常无我,它是痛苦的,它是不能掌控的,你只能用一种断灭式的法来面对这个影像。
但是我提醒大家,这个偶一为之。这个影像你用一种不净、苦、无常、无我,你把所有不好的名言都加在这个影像,它的确会消失掉。你要知道,我们的心性有一种情况,我们喜欢快乐。那我们一般为什么会喜欢跟影像互动呢?我们认为它会给我快乐,我们一般一厢情愿。那佛陀说,不对!它是不净的,是苦的,是无常无我的。那我们凡夫会弄假成真,我们会把人生影像当做常乐我净。那么你通过不净、苦、无常、无我,你去观察某一个你特别喜欢的影像,这个影像观久了以后,你看到它会害怕,会厌恶,甚至于逃避。没关系,偶一为之可以。通过这种四念处的诃责,这个影像会慢慢地在你的心中远离,慢慢远离。但是这样子只能够偶一为之,如果弄多了会伤害菩提心。但是你没办法,你治乱世用重典,针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情,你真的离不开这个影像,那你只好把四念处搬出来,对治止观。当然我再强调,偶一为之,这个不是常法,但是你用得刚好,是可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看第三个。
【学员提问】三,等觉菩萨和佛陀的差别,只是差一个成佛的因缘,这是要自己创造还是等待?
【师父答疑】因缘所生法没有等待的,那是凡夫才在等待了,都是要去创造。
不过诸位!我们是这样:我们成佛之道,前半段的因缘跟后半段的因缘不太一样。前半段的因缘,我们一般是偏重在上求佛道,所以我们在相状、造作的因缘的时候,比较以佛道、以净土为操作的对象。就是我们一开始会跟佛结缘。懂吗?就是从凡夫到初地,你的所观境只能是佛陀,只能是阿弥陀佛的净土。众生的相状要远离。刚开始是这样子,没办法,因为众生相对你来说是熟境界。
到了初地以后就不一样了。生命改变了,从上求佛道为主轴的空假中三观,会转成以下化众生为主轴,理论上。当然看个性,有些人到初地就开始把众生的相状放进来;但是有些人要等到八地不动地,这比较安全。“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如果是智增上菩萨,他会让自己从初地慢慢进入到八地。但是八地一定要从空出假,一定要的,他自己也会从空出假,因为他自己的空观修得差不多了。初地也好,八地也好,它的相状就是开始大悲了,它不是再以佛的相状为所缘境,不再以西方的净土为所缘境。因为他脚跟站稳,他开始跟众生结缘,为他未来的成佛布局了。所以空观都一样,离相。当然,初地菩萨面对众生他也是离相,只是他离相以后,他借的相多分是众生的相。我们凡夫借的相,初学者不能借众生相,因为众生相会让你产生感情。
所以我们在前半段的时候,空假中三观是以佛法界为所观境,后半段是以众生法界为所观境。不一样。因为你在开始庄严你的净土,你要开始成熟众生、庄严净土,你开始要为你未来的国土布局。你不能只是自己成就菩提善根,然后你国土都没有众生。那也不行啊。你要来到世间也好,你要创造一个国土也好,你总要有眷属吧?你不能够说我这边成佛,结果没有人跟你出家,那你这个不是很奇怪吗?那你就没有资格现佛身,你只能够继续地示现菩萨身,你做众生的母亲,做他的爸爸,普门示现,跟他结缘。结到你的缘达到差不多了,哦,这回该你了,该你坐中间了,你就变成佛身。其他的佛陀如果因缘不具足,就做你的弟子,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因为这一期的应化是你表现的时候了。你这个时候度化以后,这个应化身度化完了,有缘众生都度化完了,那对不起,你又开始示现菩萨身了,要创造另外一个因缘。
所以应化身是怎么样呢?累积了很多生很多世才有一次做成佛的机会。等到这个机会把你过去所结的缘全部用光了(有些人正法时代得度,有些人是像法时代。像我们,跟释迦牟尼佛结的是末法时代,好歹还有法,是吧),等到你这次的应化身把你过去行菩萨道时所有人缘都用完了,凡可度的皆已经得度了,没有度的也栽培得度因缘了,那你就怎么办呢?那你就老老实实示现菩萨身,来继续积功累德,做某一个人的儿子,做某一个人的母亲,就广结善缘。广结善缘到一个程度以后,你的因缘差不多了,你又示现佛身,再把你过去所结的缘,在正法、像法、末法给度了。就这样子。所以应化身不容易。这样懂吗?应化身你要跟众生互动,法身不必跟众生互动。所以,我们在凡夫位跟众生叫做随缘,就是修行尽分,度众随缘。事实上就是这样子,从凡夫到初地是偏重上求佛道。
当然也有例外,有些人大悲心特别重的也是有例外。那正常是这样,初地到八地以后才是偏重下化众生,所以这个地方的假观不太一样,一个是以佛法界为所观境,一个是以众生法界为所观境。这个就是我们面对的因缘。
现在来看第三个,大家最喜欢的,《法华经》跟净土的关系。
【学员提问】三,有关《法华经》的修学与净土法门的关系。(一)如何将一心三观和往生净土相结合?(二)当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受用种种依正庄严时,是我们的心性理具的,还是阿弥陀佛无量劫来积功累德所成?
【师父答疑】这个一心三观跟往生净土的关系,我们解释一下。
净土法门有两个重点:一个叫做念佛,一个叫往生。讲一句白话就是:第一,怎么样建立佛号;第二个,怎么样引导佛号,把这个佛号导归净土。
当然,我们一开始先建立佛号,就靠信心。我们一开始观照我业障深重,阿弥陀佛的佛号万德庄严,那怎么办呢?我业障深重,没事,我通身靠倒,我把我的身口意靠在这个佛号上。当然,那你说谁是阿弥陀佛呢?当然音声嘛。就是你自己创造一个声音,一句弥陀念诵听,创造音声再听回去,那你就是把心靠在佛陀上面。这样子,我们说,哦,你已经会念佛了,你心中已经出现了一道阿弥陀佛的功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要做的第二件事是什么呢?想办法把这个佛号导归净土。因为佛号本身没有方向,就是“心作心是”。这是净土宗最核心的思想——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净土,是心是净土。就是你的心态往哪里走,佛号就跟着你走。大意就是这样。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
我们一般人,无量劫来,时至今日,你如果没有调整心态,诸位你们猜猜看,你的心会往哪里走?如果说我学佛以后都没有看经典,我就念佛。这个佛号先拿开,这个资粮先拿开。就是说,如果你学佛以后什么经都没有学,你心态都没有调整,你认为你这个心会往哪里走?会往娑婆世界走,还是会往净土走?一定往娑婆世界走,因为熟境界嘛。除非你乘愿再来!
所以很多人是怎么样?只会念佛,不会往生。简单讲就是这样。因为他没有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诸位!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是要调整心态。什么都不调整,你就是贪恋娑婆。你什么都没有做,那你就是跟过去生一样。这个水流无量劫来是往娑婆世界跑,你什么都没做,那它继续往娑婆世界跑。诸法因缘生,就是这样嘛。
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一心三观来改变它。只是,差别在哪里呢?我们看假观,看十如是。
十如是,从净土宗的角度,我们要创造对净土的因缘,就是我们来生这个心要往净土跑。第一个,相状!我们前面讲到,成佛是把本经的经文所谓的智慧相、佛陀的功德相放到心中。那么这一段的相状呢,单单讲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相(相)。相状在哪?当然日常生活没有。从《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经》这种种净土的经论,想办法找到你相应的依报,比方说大地庄严、宝树庄严、楼阁庄严,把它放在心中。功德呢?有安乐的功德、解脱的功德。你把这种功德相放在心中,再不断熏习。不思议熏,不思议变,让你这个内在的相变成性,成就信解,随喜发愿(性)。哦,你产生信心:这个功德我一定可以做到,而且我一定要往生。这个时候你产生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善根的体(体),产生往生的感应道交的功能(力)、感应的作用(作),最后产生往生的正因(因),再配合佛号的助缘(缘),变成极乐世界的果跟报(果、报)。它最后不离开一念心性(本末究竟等)。方法一样,把这个所缘的相状改成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
诸位!正常人只有念佛是不会往生的。你说,欸,我虽然没有了解这个经典,但是我人生吃很多痛苦,有没有可能从人生经验的痛苦来激发我往生的力量呢?不够!因为你今天所尝到的痛苦不是通过理观,是从人生经验。你只知道人道的痛苦。你知道诸天的痛苦吗?你知道三昧那种四禅天的痛苦吗?你不知道。所以,你说我通过人生经验的痛苦,那是苦谛的一小部分。所以你厌离的娑婆不全面。你可能厌离一些给你痛苦经验的娑婆,绝大部分的娑婆世界你是没办法厌离的。
诸位!什么叫厌离娑婆?不是厌离人道,是厌离三界。哪是厌离人道那么简单呢?诸天你没有去,就算你去过你也忘掉了。所以你千万不能靠人生经验去厌离娑婆,因为它不全面。你今生就在人道里面活动,是吧?你凭什么厌离诸天呢?所以不能靠人生经验。但是你经常修观,“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诸行无常是,三界都是不安稳的,你可以全面地厌离。
所以理观的好处,放诸四海皆准。生命的经验是片段的,你心中只要厌离不完全,你就有漏洞。你的佛号有可能会往生到你没有厌离的那一块去了。这个就是净土宗很多人的大漏洞,就是他完全不修理观,他对娑婆世界痛苦的了解完全来自于人生经验。如果这样子可以的话,佛陀就不要讲其他经典了,就告诉你念一句佛号就好了。那你只会念佛,但是你不一定会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