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电影其他方面,自然是他做主,电影他是专业的,但是歌曲不是。
哪怕他觉得不错,也可能判断失误,他能做的就是看这首歌曲是否符合电影。
至于歌曲本身的好坏就要问问专业人士,如果大家都觉得好,那显然就是好的。
为了更有氛围感,李信还让场记找出了之前拍摄的那段他和秋雅在小树林的戏份。
当然,小树林有时候不正经,但是李信那次是正经的,李信准备亲秋雅的手拒绝了。
这一段配合着那BGM,大家觉得太带感了,为了解决就几句话的问题,李信前面可以放点没歌词的旋律。
对于李信现在的能力来说太简单了,何况他还加了几句,可以说更符合场景。
一个个看完之后,都是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首歌或者说是BGM真的是太配了。
而作为导演对于电影是整体把控的,后面一些袁华的戏份也是可以用这段。
甚至他还想到了一个戏份,正好弥补不足。
就比如在电话亭那段戏份,袁华被秋雅拒绝,配合着下雪,然后来这段词太恰当了。
大家都说好,导演也觉得好,又符合电影,自然是通过的。
以后李信所演的袁华,只要是这种悲情戏份都会配这BGM。
大家都是觉得不错,李信自然也高兴。
以后他就是那个自带BGM的人,这个角色肯定会火很长时间。
而且李信觉得他现在的演技,要比殷正好,更何况形象也更好,更符合剧中人设。
大家都说好,唯独沈藤提出了一个要求。
关系好的人,也容易出老六啊。
如果是别人会很麻烦,是李信的话就简单多了。
沈藤说的就是在剧中,他会唱很多首歌曲。
总不能都用《同桌的你》和《一次就好》。
《一次就好》已经是在课堂上,唱给了秋雅听,而后面会有一段夏洛在广播站向秋雅告别,说唱一首原唱给他。
所以就要换一首歌曲,总不能唱《同桌的你》。
虽然名字很不错,可《同桌的你》说的是多年以后,现在唱不应景,还有什么毕业、结婚之类的。
而有了李信这么两首好歌曲,沈藤自然看不中剧本中的歌曲。
所以就想着李信是不是能弄一首合适的歌曲来。
听到沈藤的话,大家自然是觉得对,李信之前可是一天就创作出了两首好歌来。
再来一首好像也是可以的,又没有说必须是现在。
反正校园戏份还有半个月,这半个月就让李信创作好了,等创作好了在拍摄夏洛唱歌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