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一些年轻女性,最受不了这些。
当然了,也有不流泪的,甚至还有玩手机的。
当然了,这些是后话,这是在剪辑的时候发现的。
这种人纯粹过来是浪费时间,既然不想要看,又来干什么,还影响周围的人观看。
特别是这种票一票难求,还如此不珍惜。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人,人多了,自然是什么德行的都会出现。
李时珍在哭了一会之后,才缓缓的站起身来。
走过舞台之间的过道,这个时候另外一边的帷幕打开。
李信和李建元让开了道路,看着李时珍一步步的走向那舞台。
打开的帷幕,就可以看到那舞台,是一个书房。
李时珍走进书房,坐在了书桌面前,拿起毛笔开始书写起来。
看着李时珍在那写着,李建元开始了介绍。
修本草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李时珍书采八百余家,又考证诸家本草!
“《本草纲目》承前启后,集华夏药物学之大成!”李信感慨道。
而这个时候李时珍则是在那整理起书籍,参考众多典籍,不少典籍还是有错漏的。
比如简单的一项荞麦,荞麦可不只一众,还有苦荞,要分开记录。
苦荞出自南方,要在春社前后种之。
李时珍先生是第一个将苦荞和荞麦分列条目的人。
有些植物,性可入药,于我朝自海外传入,前朝本草未见有记录,自然需要增补。
玉蜀黍,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如秕麦状。
“先生说的玉蜀黍,我们后世人也非常的熟悉,就是我们说的玉米!”李信说道。
李时珍先生是第一个对玉米详细记述的人,在书中还说了玉米做法,可以炸抄。
“炸的话,我们也有,叫做爆米花!”李信对着李建元说道。
李建元不知道什么是爆米花,但是现场的观众知道,都是在那笑了起来。
医者贵在格物!
李时珍修订本草,尤为注重实地考察。
华夏的众多身份都有李时珍寻医访药的足迹。
比如以前药书中写着服用灵芝可成仙,那自然是假的,可入药可吃是真,在《本草纲目》中已经修改过来。
还有那三七,以前都没有,自然也是加入书中,三七可止血、散血、镇痛。
可以说日复一日,废寝忘食的整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