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子血脉,不血脉呀?难道你就不是我们李家的血脉了吗?”李胡氏不容分说地打断他的话,对他吼叫道:“带上他们去吧!多杀几个贼人,胜过在这里哭天喊地的守灵!”
“幺妈,”李德权被李胡氏深明大义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他动情地说:“我一定不辜负您的厚望,我就是拼命也要把李家山守住,把两个侄儿平平安安的带回来。”
“好!这才是我们李家山人的英雄本色!”李胡氏又回过去,望着身边的两个孙子,对他们说道:“你们去了,要勇敢地杀敌,给你们的爷爷、爹爹报仇!”
李崇奎、李崇荣听了奶奶的话,噙着激动的泪水,坚定地点点头。
李德权把李崇奎叫到一边,对他说道:“看在幺妈的面子上,我同意带你俩兄弟下山,但是,你们必须答应不准擅自行动,更不能负一点伤。特别是你,身上的担子重得很,可不能与别人相比呀!”
李崇奎见大爹同意了,恨不得马上下山去杀敌,他连忙点头回答说:“我全听大爹的!”
李德权见事已至此,就带上李崇奎、李崇荣兄弟俩重新走进祠堂。他让李崇奎、李崇荣兄弟俩在灵堂前向他们的爷爷和各自的父亲上了香、叩了头,又带他们回到院坝,叫他们向奶奶,向自己的母亲分别叩了头。李德权这才叫他俩脱去身上的孝服,又亲自打开祠堂的库房,从里面拿出两支崭新的“明火枪”,交给他们背上。
李德权含泪告别了大家,带上李崇奎、李崇荣兄弟俩和刚才报信的那个兵勇,急匆匆朝前山的隘口走去。
黄昏的时候,他们四人才走到祠堂下面第三道隘口的门楼上。
李家山祠堂建在山顶上,在祠堂南边的山下有三个隘口。当年李家的祖先李忠为了防备官府的围剿,在三个隘口处都修了一个门楼。每个门楼均为上下两层,下层是进出的通道,向外开有一个门,门内安有铁栅栏。上层是连着山体的一段垛墙,修建有几间屋子,分别用作守卫室、议事厅和休息室。垛墙的正立面开有许多长方形的了望孔,每个了望孔两侧的垛墙上各有一个狭长的枪眼,是用来放箭、打枪和观察情况用的。前任几个族长一直想在三个隘口门楼上安装几门火炮,可惜李家山的人太穷了,没有钱去买火炮。这一次,李载豪就是想把金坑里的金砂背上山来,淘出一些沙金,凑够几十根金条去买十支快枪、几门火炮。哪里晓得,天有不测风云,李载豪壮志未酬身先死,还招来了谢家和马家的人上山来兴师问罪。
李德权来到第三道门楼上,对李崇奎、李崇荣说道:“你们两个就在这里把守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