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午饭

他深深明白,自己入职不足三年时间,当初全凭公开招考破格提拔为副科级干部,算是起步官场,相比辛苦挣扎在基层依然看不到未来的太多同龄人,不知好过多少倍。

若泥巴糊墙般厮混下去也是一种为官之道,大不了在多个乡镇领导岗位上轮流辗转,官运尚好的话,还能再上台阶或者调进县级部门任职,对于祖上从未出过官员的江家湾人家来说,也算光宗耀祖了。

但是,江宁不作这样的选择。在县保险公司当秘书也好,在县委常委办任干事也罢,他不过是以办事员身份听命于领导,领取啥任务最后交差啥任务,毫无主见可言。如今,身为一方父母官,在嘉州也算得上略有份量的官员,就得看看自己有没有干好一件实事的能力和水平。况且,才华并不像如女人怀孕,只需时间就会逐渐显露,而是需要一个平台进行自我展示,既让组织和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又让他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将来何去何从,才会心甘情愿。

想归想,做归做。一位副职欲成大事并不能仅靠一腔热血就能如愿,更需要超凡智慧去面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复杂难题,比如“一把手”意见是否暧昧不明、管钱管物的其他班子成员未必真正支持、利益往来之间如何权衡等等,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无疾而终。

接下来要做的事,才是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

独自坐在寂静无声的乡政府,没有冬婶准备的碳笼烘烤,副乡长只觉穿着棉鞋的脚杆冻得隐隐生疼,只怕等会去许文春校长寝室吃饭都将走得趔趔趄趄的。

因为提前返校,校长许文春太久没做饭的厨房里,压根就没啥食材。她从乡政府出来后,去了场镇菜市场买来卤猪蹄、猪肚丝两盘凉菜,再买回些许蔬菜,提回学校寝室就忙着生火做饭。

本地出生的许文春每年都回到牛牯村父母家过年,在嘉州县中学教书的丈夫和就读于县第二小学校的女儿在农村玩得不亦乐乎,自然不愿意陪她来横山学校喝西北风。三十五岁年纪的许文春算得中上姿色,在横山场镇有着“野牡丹”的赞誉,只不过这个称呼让人觉得有些啼笑皆非,江宁更愿意喊她“春阿姨”,觉得更亲切。

中午十二点半,江宁来到横山中心校,找到校长寝室,看着小方桌上几盘香气扑鼻的菜肴,呵呵赞道:“哟,春阿姨,不是说好随意炒两个素菜下饭就行么?咋还搞起四菜一汤呢?瞧瞧,这盘香肠可谓色香味俱全,光看着就想吃!”

许文春手拿两副碗筷走过来,灿然笑道:“想吃就抓一块嘛,在春阿姨面前还客气啥?”

这小子当然就不客气了,忙不迭抓起一片香肠喂进嘴里,嚼得那叫一个香,还未完全吞下,随即又抓了一片。

屋外,又见细小雪花飘飞。

室内一对男女相对而坐,举杯相邀。

横山人爱喝酒不是没道理,山里气温偏低,也就湿气更重,待二两辛辣老白干进肚,顿觉浑身暖和。

江宁没想到,这位横山妹子竟然酒量惊人,已经喝下半斤横山老酒依然面不改色,不禁打消了刚上桌时暗自升起的拼酒念头,喝下几杯就不再跟她均喝,浅尝辄止。

许文春也不多劝,饮尽一杯酒,扭头望着屋外飞雪,神情有几分感伤,喃喃道:“这横山啊,几十年如一日,老百姓日子虽然有些好转,但是相比其他地方还算贫穷。江宁啊,您是乡领导,可知横山拥有绿茶这个摇钱树,为何连一条同村水泥路都没有?只怕不仅仅是山高路陡,而是人为所致。”

江宁略有酒意,遂敞开心扉说道:“上午我说过,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话包括很多方面,不仅仅指校舍维修一事。春阿姨,我们一步步地来,每一步走的稳稳当当的,干一件事就成一件事。柳书记是位好书记,他来横山也不过三年时间,相信不远的将来,横山一定有大变化的。”

许文春眸光模糊,似有薄雾遮罩,几欲张嘴,最后没能说出半个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