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电话粥

可是,就在今晚,好像并不如他所愿。

因为,他还想起了吕春月,那个一样别样风情别样温暖的女人。

从这个角度讲,江宁违反了道德标准,三观不正,行为不检点,与他身份不符。

人终究是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所有的条条框框都是标准,只不过这些标准都是古人定下来的,如今三千年过去,依然发挥着重要的禁锢作用,让人无法喘气。

江宁从来无心打破传统道德约束,曾经一度坚信并始终坚持,从未动摇。

当亲身经历情爱之事,他方才明白,感情不分对错,只有爱与不爱、爱得深与浅的区别。

有句老话,“伙食落在自己脚背上,才知道烫不烫”。

个中道理,不同人有不同的揣摩,得到的感悟各自不同。

不管怎么说,江宁是痛苦的,好似吸食大麻,欲罢不能。

或许,这也是他一生悲剧的开始,以及宿命的结局。

写到这里,我心情极为悲伤。

当我们不得不面对生活的真相时,眼睛看到的,唯有残酷二字。

只要作家不违心不迎合不遮掩,小说就应该揭露生活与人性深切交织的痛苦。

江宁的故事,是亿万七零后真实历程,不容我们违心遮掩。

他们,就是这么真实地走过来的。

后来,我曾与大咖们谈起此事,他们的观点各有不同,总体上还是趋向我的看法。

七零后这代人,正好处于当今社会思潮大冲击时代,一些上千年的禁锢性东西日趋土崩瓦解,迎面而来的,是以西方开放性为主的思潮席卷而来,甚至是颠覆性的,恰在这时,他们不得不面对传统与新潮作出选择,最佳路线就是两者结合,采取扬弃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犹如当年土沟沟里的马列主义一样,探索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的未来路。

他们的彷徨迷茫也好,他们的歧路错误也罢,都将是时代发展必定带来的阵痛与伤害。

所以,我们总归应该原谅。

这好比小时候放牛回家,牛吃了稻草,影响了庄稼收成,总不能就此杀牛吧?

江宁的将来,并不是完人,但一定是建设家乡、实现中国梦的一代顶梁柱。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