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一月治愈老哮喘

汉娜肯定了学生的见识,答应了她的要求,说她有许多同事和学生,对于一个形象不错,而且年貌相当引人注目的中国人,虽然自己没有教过他,但许多老师和学生应该有印象。自己竭尽全力去调查。

果然,汉娜的人脉很广,很快给谷永青发来了反馈信息。

她找到了朱宏图留学的资料,找到了任课的老师和好几个同届的学生。一致认为,他是很聪明很吃苦的学生,在中国学的是中医,但是到了德国很快进入西医的学习,头两年还是比较吃力,但是后两年就突飞猛进,对西药的掌握也非常出色。第三年就参加了他老师的科研项目,不仅成功地分享了科研成果,而且与一个研究成员相爱同居了。

按道理说,只要他和这研究员结婚,就能够获得德国的永久居留权。可是这个女人其貌不扬,而且比他大七岁。在女人怀上孩子期间,他又爱上了同班同学雷奥妮。那个研究员十分气愤,打掉了孩子,和他分道扬镳。

雷奥妮对这个中国男人很倾心,但是前车之鉴,不得不警惕,要他拿出科研成果,作为技术人才引进,取得德国的绿卡,才同意与他结婚。所以两人保持关系,而鼓励他回国,搞他最精通的中草药研究。

那本精美的《草木精华》,就是雷奥妮帮助他摄影的。德国的中医在全欧洲最“三甲”、最正宗的中医院在德国!是很昂贵,只有有钱人才看中医,而且卓有成效,中草药也很齐备。他按照德国的药典编排制图,在一些同学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四月中旬到德国来,也进了大学,的确利用实验室测了一些数据。但是更多的时间他都在找关系,找路子。想申报他的科研成果。雷奥妮父亲是议员,很有些关系。但是找了许多关系,一条路也走不通,关键是原材料的问题。

在德国,牡丹这是一种观赏作物,白牡丹只是其中的一个品种,没有哪个地方大规模的种植,而且种植的成本很高,直接进口更不合算。肯定了牡丹素的价值,但不能推广不能应用,只是科研方面的成果,还需要他进一步的研究,发挥药物价值,寻找别的原材料替代品。

朱宏图可谓是铩羽而归,只有尽快拿到一大笔钱,满足雷奥妮的需要,帮助他进入德国一家医疗机构,签署长期劳动合同,连续缴纳48个月养老保险,可以申请永久居住权。

那对老夫妻又来了,看见八张床都睡着患者,再加上他们边上还坐着家属,大厅里满满当当,两个老人都是性情开朗的人,一起笑。

一个说: “济济一堂了。”

另一个说: “生意兴隆啊! ”

江南买菜没有回来,接替江南看店的大老张笑了:“这些话,要用在我们饭店,那恰到好处。 ”

如雪也嗯说: “爷爷奶奶好,诊所也好,医院也罢,不是要讲究人气,我们希望天下人都没病,而不是人越多越好。 ”

老爷子说: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人吃了五谷,哪里有不生灾呀,人们不是没病,是有病的人找不到地方,能让他们尽快解除病痛,小小诊所治大病,到你们这个地方来,或者能够找到这地方,就说明你们医术精湛,得到老百姓的认可。”

十二中的杨老师,一周来一次,趴在床上做艾灸,所以也见过这对老人,看见他们满头华发,但是精神矍铄地走过来,还笑着打招呼: “是啊,这是个好地方,不是说游山玩水风景好,就是能够解除人们的病痛,妙手回春,我看,你们两位老人精神越来越好了。”

老奶奶笑着说:“精神越来越好了,是因为疾病消除了,身体健康了,我的咳嗽和哮喘好了,这是40多年的老毛病啊,居然在这里一个月就治好了。神奇呀! ”

其他才来的人奇怪,就问: “老人家,我看你红光满面,最多70吧,你居然害了40多年病? ”

“今年82了,七十就不是我活的了。”老太太笑出了满脸的菊花。

“你看不出来我老伴的病,以前好严重啊,当初是抬着来的,现在是走着来的。 ”老爷子是个健谈的人,坐下来也是一个劲儿的讲,“老伴年轻时候风里来雨里去,吃了不少苦,然后染上了气管炎。开始只是咳嗽、气喘,有痰咳不出,呼吸不顺畅,时刻感觉堵得慌,吃药能好点,天热好一点儿,但后来严重了,秋天就开始发病。出门吸口冷空气就剧烈咳喘,呼吸困难,稍一活动就喘不上气,胸口憋闷的难受,一天两次喷剂,也控制不了病情,日夜咳喘,经常彻夜咳嗽,睡不着觉,让我也跟着吃苦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