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百家争鸣(一)

“我们先说一下儒家,孔夫子大家都知道,他是儒家的创始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他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应该随时代变化有所改良。”

西周,周公旦:原来还有人在坚持礼制呢?我以为就后世崩坏的社会状况,早就把礼制抛之脑后了呢,还是有点欣慰的。

春秋时期,孔子:周公是我一生标榜想要成为的人,他提出的周礼能使社会稳定,看看现在的状况,恢复周礼才有希望让社会安定下来,只是有一些确实需要改变一下。

西汉,司马迁:读孔氏的书,已经能见到孔子的为人了,称为圣人不为过,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机会能和孔圣人交流?

唐朝,李世民:周孔之教是我喜好的,孔夫子的思想我们现在还在用呢,有的思想确实适合治国。

南宋,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没有仲尼,我们的历史不能如此辉煌。

胡老师:“孔子的思想核心观念是‘仁’,提倡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春秋时期,孔子:“社会如此动荡的情况下,统治者就应该顺应民心、爱惜民力。我提出这样的思想,主要还是因为年少时生活鄙贱,见多了普通民众的苦难。我只是想恢复社会秩序罢了。

战国时期,墨子:以前我也师从儒家的,但是后来发现他们的想法主要还是建立在贵族层面来说,没有考虑到平民百姓,所以我们自立门派了。

战国时期,韩非:儒家的手段过于温和,通过道德感化治理国家在当今的世道行不通。

胡老师:“孔子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局限,他主张对所有人都要齐之以礼,把治国平天下、解决当时天下大乱的希望寄托在提高人的素质上面。”

春秋时期,孔子:我觉得没有问题啊!可惜君主们不认同。

春秋时期,庄子:他的思想太过于入世,我反对受制度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