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师:“不过大家也不用如此紧张,虽然我们看不见它,但平时只要做好预防措施,也不是那么容易感染上的。平时注意保持清洁,餐前便后一定要勤洗手;做饭时,生、熟食物要分开切和储存;如果不能及时把食物吃完,要把食物烧熟煮透,储存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还有要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听到这些措施,有的人觉得好麻烦啊,还要经常洗手,而且很多普通人家就用一个菜板,哪还分生食、熟食的,但是想到不这样做会得病,他们还是认真记录下来了。
做不做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何老师:“另外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你们应该经常听说,大肠杆菌......”
听到何老师说大肠杆菌在每个人的肠道内都会存在的时候,有人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突然就不太舒服了。
虽然说了大肠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是想到自己的肚子里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小杆杆,还是觉得有点恐怖的好吗。
战国时期,庄子:看来人一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大到和我们差不多同样形态的同类和异类,就连这些小小的细菌都按照对自己有利和对自己有害来分类。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确实是没问题。这两天的经历让我从不同角度思考了这个世界,还算是有收获的。
东汉,张仲景:果然都是食源性致病菌,明面上的症状基本都差不多,都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所以对于无法看到病菌的人来说就比较难判断是哪种病菌引发的疾病了。
秦朝,秦始皇:会污染养殖业的话,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可能得从源头上断绝比较安全了,一旦这些被污染的家禽流入其它地方,说不定又会感染另一批人。
唐朝,李世民:无论是哪种病菌,对老人、儿童和体弱的人威胁最大了,主要我们还看不见,这就有点难处理了。
明朝,李时珍: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了,这个大肠杆菌在某些时候是对人有利的,但是超过一定量就变成了害人的东西,这和砒霜这类药物的使用是一样的道理。
何老师给大家科普了三四种病菌后,回到课堂主题:“大家看这几种病菌的细胞形态各异,有球形、杆形,还有螺旋形状的,充分说明了细胞的多样性。”
唐朝,孙思邈:都是来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差异竟然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