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接着来到了隋唐时期。
胡老师:“恩格老师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句话在我们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是可以寻到踪迹的。”
“我们民族在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每次都能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涅盘重生。我们的民族史是一部艰难前行、砥砺前进史......”
估计是前面的历史过于沉重,很多人听完后心里都有点空落落的。
看着教室里有点低迷的氛围,胡老师在正式进入下一部分内容前先给大家提提神,讲了几个华夏民族战胜磨难的事例。
他例举了盘古开天、夸父逐日这些神话故事,说到了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接着到了抗战胜利,然后是最近几年的抗疫、洪水等。
意在强调华夏民族的斗争、团结、崛起精神。
胡老师还笑着说:“这些可都是能作为作文素材的,说不定哪次考试就用上了,大家认真记一记。”
虽然都是一些有点老的话题,学生们都听过了,但是不同的人讲出来又会有不同的感受。
总的来说,这些事迹确实还是能鼓舞人心。
秦朝。
秦始皇觉得在后世比较好的一点就是可以看到更多的历史,这在以前他是无法感受到的。
甚至他自己也是这些素材中的一员。
不过现在有了直播屏,就像有了回溯功能,他也能看到后世某些东西了。
这种可以提前知道历史,能听到往后的历史的感觉很奇妙。
北宋。
司马光看着后世把华夏历史定义为艰难前行、砥砺前进史,想着自己从小学到的历史,为了编纂史书从各处收集到的史料。
他觉得总结得不错,无论是哪一个朝代,哪一个时期的人民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没有完全一帆风顺的时候。
就算是朝代,也是从兴,最后走向亡。
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保留在人民心中的文明了。虽然艰难,但一直在有人传承。
明朝末年。
顾炎武听着恩格老师的“历史进步补偿论”,思索良久。
如果从宏观角度来看确实如此,每个时期在经历过动乱后,都将会迎来一个和平阶段,社会确实会进步。
但若是把这些灾难放到个人身上,大部分人根本无法承受得住,也没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