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春天的故事

北宋

赵匡胤看着这些东西,高铁、飞机、网络他知道是什么了。可是票子又是什么东西?钱吗?

这,怎么说呢?这些东西都是俗物,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

赵匡胤对后世人这种归纳方式是有点服气的。

别说他们了,有些答案出来的时候吴老师都有点诧异,他暗暗叹了一口气,觉得现在的孩子受网络的影响真的挺深的。

吴老师:“新三件确实没有一个定论,不过旧三件基本上很多人都得到了共识。20世纪70年代家庭生活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老师一边说,一边还放出了这些东西的动态图片,旁边有十分简短的用途说明。

拥有一块宝石花手表,让你出门倍有面。

骑上凤凰牌的自行车,路边的目光铁定聚焦到你身。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蝴蝶缝纫机,你的忠实小助手。

很多人想到自己脚上登着自行车,手上戴着一块腕表出行,那副场景,好像确实有点酷啊!

各朝代和女红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看着缝纫机刷刷刷就缝好一块布,眼睛都亮了。

要知道缝补衣物真的十分伤眼睛,很多时候白天没时间弄,晚上靠着微弱的光源给一家老小缝补衣服。一两个时辰下来,眼睛都快瞎了。

这个缝纫机好啊,一下子就缝好了,这针线看起来还挺整齐的,要是能拥有一台就好了。

清朝。

李鸿章看着课件上的缝纫机,只觉得十分眼熟。

仔细看过后他反应过来:咦,是了,缝纫机,我出访大不列颠国的时候还带回来一台呢。

他当时看到缝纫机的时候觉得这东西的制作很精妙,而且能很快缝制好一件衣物,比手工制作一件衣服要快好多。

本来想着带回来给太后看看,让她见识见识西方的洋玩意,看她能不能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更重视一些。

可是这东西带回来后就被闲置了,毕竟太后的衣物有专人缝制,完全用不上它。

吴老师:“20世纪80年代代表了小康生活的三大件是电视机、冰箱、洗衣机;90年代表示富裕家庭的三大件是空调、电脑、摄像机......”

西汉。

刘彻看着每过十年,这些“三大件”就更新一次,只觉得这个时期Z国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他对这个画圈的“老人”提起了十二万分的兴趣。

这种发展变化,已经非常明显地表明这个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节节攀升。

吴老师:“冰箱的出现,让人们不用担心食物变质;电视机可以让大家坐在家里就能看电影;洗衣机则将妇女从繁重、琐碎、费时的家务中解放出来;空调让人们把凉爽搬进家里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