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对于后世Z国的艰难有一点理解了,早期的时候真的是方方面面都被人家踩在脚下啊!
罗老师:“每当我们国家有困难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批人,他们能给国家带来一丝希望和光明。”
“1921年,毕业于国外高校化工科的一个年轻人在国内人士的邀请下回国,开始了制碱研究。由于国外技术垄断,当时他只了解索尔维制碱法,这是以食盐、石灰石、氨为主要原料制碱的。”
“这种制碱方式原料转化率不是很高,浪费了大量原料却只能得到少量纯碱。这个时候我们国家正处于战争年代,原料相当紧缺。”
北宋。
赵匡胤觉得每次只要学到某个方面的知识,都能引出一段很深的故事。
战乱时期能够回到一个贫困的国家做研究,而且还是技术落后别国很多的情况下。
赵匡胤表示有点佩服,觉得胡老师说的话挺对的,这些人确实给一个国家带来了希望。
明朝。
宋应星听到这段话,赶紧记下来,制碱的原料有食盐、石灰石,不过这个氨又是什么?
用食盐的话,他们这个时期的食盐产量不高,也无法大批量制碱。
宋应星不是没有听到索尔维制碱法的缺陷,但他还是想试试,用少量的材料试验一下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