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宋应星听到李老给杂交小麦的选择对象居然是牧草的时候,只觉得这人的想法真是胆大,这也能想出来。
还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可是这难度太大了吧。
视频后面讲了李老的研究过程如何艰难,中途倍受质疑,用了几十年时间终于研究出了“小偃麦6号”,之后他也没有停止研究步伐,研究出了更多的品种。
视频只有八分钟,很多人听得意犹未尽,想着做视频的人怎么不弄得长一些。
听完李老的人生经历,大家心里只剩下了佩服,不过更多人想的是小偃麦要怎么研究出来。
裴姝早知道大家想的是什么了,所以在大家看视频的过程中,她边听边用电脑查阅远缘杂交小麦的资料和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
只能查到一部分,更具体的技术她暂时也没办法了,不过这已经让古代搞农业研究的人觉得十分欢喜了。
“小麦远缘杂交之父”之后是“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之前已经看过纪录片了,所以裴姝直接跳过。
后面跟着的是“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又是另外一位李老。
看到这次出现的作物是玉米,还没有玉米的朝代觉得很可惜,这想研究也没办法了。
唐朝。
李世民看到又是一个姓李的,有点自豪,他们李家真是出人才。
虽然不知道这个李和他有没有关系,但是并不妨碍李世民高兴。这人还和后世的Z国同龄呢,真是巧啊!
令他佩服的是这个人按照后世的教育水平来看只是一个初中生,但是他的成就已经超越了很多人了。
北宋。
苏轼觉得太可惜了,他之前见过学校食堂的煮玉米,看起来就很香。
不过他们宋朝没有,想吃也吃不到。
明明隔着一个屏幕,但是看到那些玉米的时候会觉得香味扑鼻,而且还有玉米粑粑,看着比某些糕点还吸引人。
好希望他们大宋也能发现玉米啊!
后面接着的是“Z国抗虫棉之父”郭老。
秦朝。
秦始皇看着视频里那些白花花的棉花,仔细观察了一下,觉得这东西和他们这个时期的绵好像不太一样。
这大朵大朵的棉花要是用来保暖的话肯定很好用,这可比他见过的绵、麻好太多了。
棉花的产量这么大,而且还是抗病害的,这要是能种上一点,对他们大秦的人口来说,足足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