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城市热岛

古人:???这又是什么东西?

郭老师:“城市里人口密集,汽车数量多,工业发达。工业和居民生活会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大量废热。”

“加上城市建筑密集,地面硬化,吸收的太阳能辐射会比郊区多。这就导致了城市温度比郊区高,变得像一个热岛一样。”

唐朝。

李世民:“这就是热岛的由来啊?”

名称倒是挺形象的。

要这么说的话,房子或者人员集中的地方确实会比郊外热,不过他们大唐可没什么工业生产。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是不是可以多种点树啊、草啊之类的东西,或者在市区多弄一些河流、湖泊?

李世民觉得这个城市热岛环流看起来就不是一个好东西,太热了人民生活也不舒服啊。

所以重要污染物是不是那些工业?

他寻思:看来后世的高楼大厦问题也挺多的。

不过按照后世的人口,好像也没办法,只能暂时先这样了。

郭老师讲完城市和郊区的空气交换,大家对大气热力环流的印象更深刻了。

专注听课的人觉得还好,能听懂。

郭老师:“城市热岛环流和城市化密不可分,它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城市里铺设了大量的水泥路、柏油路、墙体等,地表吸热能力变强了,含水量减少了,温度就会上升。

同时这些建筑变多了,绿化、湖泊的面积也相应变少了。

二是城市大气污染,也就是刚刚说到的车辆、工业生产和人类的大量活动,这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粉尘等,产生温室效应。

总之,这些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舒适度。

不过有能力的城市已经在慢慢地进行城市改造,减缓这种热岛效应了。”

接下来郭老师还讲了缓解方法,比如增加城市绿化、阳台绿化、道路洒水降温,倡导市民尽量乘坐公交车,将工业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热岛之外等。

古人们:这,我们好像不用担心。

他们发觉科技落后的好处可能就是这些了,污染物少。

小主,

秦朝。

秦始皇:后世的环境问题还是有点严重的。

很多课本上都提到这些问题了,看来这就是科技快速发展付出的代价了。

难怪之前出学校门口的时候,他看到裴姝他们的城市里在挖路、种树。

裴姝的爸妈在车上还吐槽,说搞绿化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今天栽树,过几天又砍树,来来回回,一年要弄好几次。

明明上次种的那些就挺好的,感觉就是吃饱了撑的,真能折腾。

当时他听到的时候也觉得好奇,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得出,城市里这些行道树是需要花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