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关于优待前朝皇室这件事

对柴家后人会复国的担心自然是有的,不过只要他好好对柴家,找到合适的方式,应该是能化解这个问题的。

胡老师:“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相继灭掉了几个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不过天下并没有因此就太平。”

“五代时期你抢来,他夺去的局面让赵匡胤安不下心来啊!所以之后出现了杯酒释兵权的事......”

西汉。

听完杯酒释兵权,刘邦惊讶:还能这样?

赵匡胤手下的那些将领能这么乖乖听话?刘邦不太相信。

他十分好奇,在赵匡胤组织的这个酒宴上具体发生了什么?怎么喝完酒后那些将领就能乖乖交出兵权了?

北宋。

赵匡胤微微一笑:不可说。

胡老师:“虽然北宋实现了局部统一,但为了巩固这个朝代,不让北宋成为一个短命王朝,赵匡胤采取了很多措施。”

“唐末、五代十国的历史以及赵匡胤本人的经历,让他知道地方拥兵自重的后果。”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采取了收权的方法。他先是派遣文官到地州管理地方,架空了节度使的权利......解决了地方后,就是分权了,毕竟这么多权利收回来后不可能让皇帝一个人做事的。”

“他把宰相的权利进行了分割,分为财政、行政、军政和监察,分别由三司、中书门下、枢密院、台谏掌管,中书门下又分为......”

听完北宋严密又细化的分权机构,前面朝代的人咋舌。

秦朝。

秦始皇有点无法理解:这么做不怕权利分得太散了吗?

最开始可能还好,时间长了,如果哪一个机构不好好干事,皇帝真的能看出来吗?

这感觉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和唐朝相比,权利是从藩镇王手上收回来了,不过总感觉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办法。

胡老师:“除了以上的措施,北宋还采用了重文抑武的方式......”

“据相关资料的统计和考证,北宋科举取士选取的文人大致有六万多人,武举选取的就有八百多人。”

西汉。

卫青:嗯哈?

这不是开玩笑吗?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个时期不仅只有北宋一个国家吧?

外面可还有几个国家在虎视眈眈呢,如果这个时期那几个国家进犯北宋,北宋有兵力来阻挡别国的进攻吗?

兵权都被分得这么散了,说实话,底下的士兵能不能记住自己的长官喔?

简直离了大谱。

南宋。

岳飞、辛弃疾等人:哎!他们武将在大宋真的受压制啊!

胡老师:“这些措施在北宋初期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稳住了内部动乱,不过也为后面留下了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