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既不完全赞成司马光的说法,也不完全赞成王安石的说法。
感觉两人说的都有利弊,王安石的想法是好的,但此时实行那些措施的话,为时尚早。
他刚想说什么,想到在家的时候苏辙对他说的话,苏轼赶紧刹住车。
“官家,反正现在也争论不出什么一二,不如等胡老师讲完再看如何?”
反正没几分钟就能说到王安石变法了,也没必要急这么几分钟。
他真是无语,那两人就不能多等等吗?学生都休息了了,他们也休息一下不好吗?
站在他身后的苏辙心里松了一口气,还好兄长把他的话听进去了,不然都不知道要得罪谁。
官家自己做不了决定就找一个替罪羊,他兄长还傻乎乎地凑上去,尽说一些得罪人的话。
还好他在来的路上再三叮嘱苏轼,先不要急着发表意见,等看完后世的总结再说。
休息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胡老师接着刚刚的内容继续。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王安石的变法内容涉及到了农业、商业、科举、军事、教育等多个方面,基本原则是加强朝廷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为了富国,北宋实行青苗法,就是在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给农民和国家增收,限制高利贷盘削;
实行市易法,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设立市易务,稳定物价,实现增收;均输法......”
为了强兵,实行保甲法,编制农民,兵农合一,加强对农民的控制,节省募兵、养兵费用......”
隋朝。
后宫里,杨坚听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旁边的独孤皇后讨论起来。
“保甲法就是全民皆兵,听起来很好,但是怎么能保证这些措施可以顺利实施下去?”
“伽罗,我觉得王安石的想法好是好,实施难度也大。”
就说北宋养了这么多人,只要每个人克扣一点农民的收入,一层层下去。
最后整下来,农民的负担不是更重了?最后那些收入还没进到国库里,反倒肥养了中间的人。
他觉得要实行这些措施,得先把冗员的问题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