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被掳走的双皇帝

北宋初。

赵匡胤无奈摇头,本来想着在宋神宗这里可以让大宋得到增强,结果失败了。

其实他觉得王安石的变法理论上是没问题的,就是难以实施,过于理想了一点。

这么想着,他觉得问题的根源可能还是出现在他们前几个皇帝这里,如果他们不把武将打压得如此厉害,也不至于需要花费这么多精力去强兵。

还有把文官集团拔得太高了,没想到大宋也逃不开党争。

真是一个大难题啊!

胡老师:“有人评价王安石的变法涉及到的范围太广了,说王安石太急于求成,把北宋的灭亡归结为王安石变法。”

北宋。

刘挚:没错,是我说的。事实难道不是这样吗?

胡老师:“这种评价是否完全客观呢?后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说《宋史》里面评价王安石的内容我们需要一一详辨,因为评价王安石的人都是变法的反对者,肯定挑着不好的放大,不可全信。”

“王安石变法并不是完全不可取的,它的确让北宋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初期的效果显着,但在执行过程中也确实加快了北宋的衰弱。”

“这给我们启示,在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要以史实为证据,从史料里面提炼史实,但史料不等于史实。”

“人毕竟不是机器人,在写东西的时候,总会带着自己的主观意志,站在自己的立场说事,有自己的偏好。所以要想全面还原历史事件,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辨析。”

唐朝。

李世民:“赞同,光看那点史料就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太过于主观了。”

长孙皇后:“是啊,可又有多少人能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个人呢?尤其是史料都是人写的。”

文字这种东西,每到一个人那里都会出现不同解读,传来传去都变味了。

李世民叹息,是这个理,他自己也不能做到客观真实地评价一个人,更何况比他认知更低的人呢。

只能说以后遇到人和事要多思考吧。

北宋。

王安石刚从听到变法失败的打击中走出来,认真思考着那些批判他变法缺陷的说法。

他不可能放弃,既然原来的方法有问题,就尽量避开那些问题。

不变的话,北宋还会继续弱下去。

就先从官员改革制度做起吧,不过这个阻力是真的挺大的。

本来已经想要放弃变法的神宗听到后世的积极评价,他觉得又行了。

胡老师:“1127年,北宋被女真建立的金朝攻灭,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掳走。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史称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