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南北面官制

辽国的版图看起来比北宋的还要大,但面临的问题也多。

他根据韩延徽的建议,打算采用一种特殊的治理方式。

胡老师:“建立辽朝的耶律阿保机面对着复杂的局势,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南、北面官制。”

“以国治治理契丹,以汉制治理汉人。南面的官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事务,包括州县、租赋、军马等。”

“北面官员负责契丹等游牧事务,皇帝和宫廷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为政治中心。之后耶律德光继续这种制度,并且进行了改革。”

西汉。

刘彻想象着在朝堂上,一半官员穿着胡服,一半穿着汉服,大家一同议事。

他摇摇头,这个画面有点奇怪。

三国时期。

诸葛亮听完南北面官制后若有所思,这种方式对于辽朝的情况来说确实合适。

辽国境内族群如此多,用一种方式治理的话很难让别的民族适应,也算是为民族融合做出贡献了。

不过权力会有点分散,君主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可能就比较弱了。

想到胡人统治汉人,他内心也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

苻坚:“咦,这不就是胡汉分治吗?”

这种政策也不怎么好,看看前赵、后赵实行胡汉分治后,民族间的矛盾越闹越大。

于是他把这种政策废掉了,没想到后世又开始实行起来了。

(乞伏国仁、慕容垂:嘿嘿,想不到吧,我们又把胡汉分治恢复了。)

辽朝。

耶律德光无奈,他也不想搞得如此复杂,他们辽国涉及到的范围太广,民族太多了。

用汉人的治理方式治理辽国的话,契丹本部的人不满意。

用契丹的方式治理的话,汉人不满意,时不时就造反。

他和他爹都试过了,汉人沿袭的那套制度影响太深远了,不可能被契丹同化的。

所以他们才想出了胡汉分治的办法,其实耶律德光觉得自己家的人挺天才的,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当然,也是他们的汉人老师教得好。

汉人老师:。。。。。。这个,这其实不是原创的,老祖宗们很早以前就用过了,只是重拾起来罢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聪:偷我家创意。我设置左辅、右辅,你就来个南官、北官是吧?一点新意都没有,没看到我们汉赵被灭了吗?你们辽国早晚要走我们的老路。)

魏晋南北朝时期。

拓跋宏:这个小老弟,同道中人啊?和他一样走向了汉化道路。

主要还是汉人的文化太厉害了,别族文化撼动不了汉文化啊!

汉文化和他们的文化比起来,确实要先进一些,要想国家长久,肯定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