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之后到了西夏。
胡老师:“西夏是我国历史上党项族建立的朝代,党项族是古代羌人分支,先后臣服于唐、五代诸国、北宋与辽。”
“1032年,也就是北宋明道元年,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继位。1038年,李元昊脱离北宋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西夏在金朝崛起后又臣服于金朝,于1227年被蒙古所灭。”
听完西夏一下对唐称臣,一下对五代十国称臣,一下又对宋辽称臣,这些朝代不行后又对金朝称臣。
很多古人觉得这党项人真是没有骨气,左右摇摆。
早期朝代的部分人虽然有点看不上这样的行为,不过想着已经离他们几百几千年了,多说无益。
不过他们不约而同地想,要好好敲打敲打西夏国的祖先们。不然等西夏发展起来,可能就会出现北宋那样的情形了。
唐朝。
李治、李隆基都深有所感。
党项人在他们大唐时期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李治当政期间,高原上的党项对付不了吐蕃,就和吐谷浑经常联合起来对抗吐蕃。
后来吐谷浑被吐蕃灭了,党项失去了依附,他们就派人到大唐请求内附,大唐把这些党项人安置在了松州。
李隆基时期,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的党项被吐蕃军队进攻,向大唐求救,后来大唐把他们迁到了庆州。
大唐对他们算好了吧,还给他们机会发展壮大。结果这些人居然依附了灭掉他们大唐的那些军阀。
李治、李隆基冷笑:果然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他们也是大意了,给了党项人机会成长,让党项人在后面有了和中原抗衡的能力。
即使大唐在后面被北宋取代了,但北宋怎么说也实现了中原地区的局部稳定。
非得在里面选一个的话,即使宋朝不给力,李治和李隆基还是选宋朝,毕竟被异族统治听起来不太好听。
南北朝时期的屈辱已经够了,不想再经历一次。
(元朝:放心,我们马上就来。)
想到西夏在北宋时期逼迫汉人国家交纳岁币,李治和李隆基对西夏产生不了太大的好感。
以前想着大唐强盛,没怎么把党项人看在眼里,想着这样一个小国家掀不起什么风浪。
还是疏忽大意啊!
有的人就是得一直压着,不然哪天那根反骨就伸出来了。
北宋。
赵匡胤因为已经知道那段历史,对党项人的行为看得更清楚,他对西夏也秉持着唾弃态度。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无论是谁当政,党项人的领袖就对当政者俯首称臣,换取土地和钱财。
反正谁赢了就投靠谁,连石敬瑭那样的人都投靠过。
甚至在接受后周封号、臣服后周的同时,又暗中勾结后汉,可没有什么效忠谁的问题。
赵匡胤的印象里,党项人反复无常,变脸速度很快,没有气节。
想到自己后面那些宋朝皇帝给西夏送钱,赵匡胤气极。
辽朝统治者也有同感,觉得党项人就是一株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幸好他们还压得住它。
这么想着,有人在弹幕上发言骂起来,还是实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