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他除了叹气也没其他办法,都已经是既定历史了,只能说不要重蹈覆辙吧。
主要事件概括。
【康熙玄烨即位,擒鳌拜,平定三藩之乱,出兵攻台,设台湾府,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部边界线,三次亲征漠北,将喀尔喀蒙古并入版图。】
【康熙亲政后,御门听政,设立南书房,下令废除圈地令,重视笼络汉人,以程朱理学为治国之本,大兴文治。】
唐朝。
李世民:“就前面来看,这个康熙还是有点能力的。”
不过居然把程朱理学当作治国之本,李世民摇摇头。
从明朝开始,程朱理学都变味了,也说明它不怎么适合治国。
没想到清朝还沿用下去了,李世民表示不解。
清朝。
康熙仔细看完关于他的这段介绍,满意地点点头:“看来后世对我的评价还不错嘛。”
看看,在他的辛勤治理下,他们大清已经慢慢步入盛世了。
他高兴地继续往下看。
【康熙晚年,懈怠政事,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作风,治理不严,对官吏尽量宽松以待,导致吏治废弛,贪污腐败成风,国库亏空,弄虚作假,粉饰浮夸等情况。】
【给继任者留下了诸多隐患,有人指出清朝衰亡,病在康熙。而且,因为九子夺嫡事件,出现了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
秦朝。
秦始皇:???什么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作为一个皇帝,你说这种话合适吗?
亏他刚刚还在说康熙这个人做得还是不错的,结果到晚年了就是这么治国的。
秦始皇根据资料里的年份算了一下,那个时候的康熙年纪是大了一点。
可是既然都当皇帝了,你就得做到老,怎么能这么消极?
不想做了就传位给继承人啊!这些异族人的行事作风真让他无语至极。
还有,九子夺嫡?九个儿子争夺皇位?
清朝。
还没到晚年的康熙:这,怎么能这么说呢?
不可能,他绝对不会说出这种话,明明自己从小就很勤勉的。
到晚年就罢工了?还有,凭什么把大清衰亡怪在他头上,明明自己做得挺好的。
小主,
还有,九子夺嫡?
四子胤禛当上皇帝让他有点意外,这个时候他还没确定好最终继承人,不过已经立了太子了。
意思就是他的九个儿子参加了皇位争夺?真是没有规矩。
具体是哪九个皇子?皇家出现这种事可就有点令他寒心了。
想看看康熙治理能力的人都被康熙消极怠工的作风惊住了,这要说昏庸好像也不是,就是后面不作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