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开车来营救的话,光是从马路上下到寨子下面就需要不少的时间,还有可能像黄睿安他们几人一样,遇到神秘的力量困住他们,让他们怎么都无法下来。
这样耽搁下来再营救,肯定是来不及的。
现在听元瑾说起当时营救的情况,温宁感觉很庆幸,幸好他们选择了直升机,成功地将大家救了出来。
刚才温宁的重点放在了直升机上,感叹完后,温宁又想到了元瑾话里另一个重点,就是营救队伍携带了专门应对异常磁场的仪器。
这下温宁非常确定,研究所里一定是有专门的人研究磁场的,只是元瑾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了解相关情况,所以不清楚能否复制一个一样的磁场环境。
“也不知道那个寨子下面的磁场是什么情况,是不是也和白房子那边,是本身的异常磁场环境加上了人为的改造。”温宁说道。
元瑾说:“那下面的情况远比白房子那边更复杂,而且随着山体滑坡,原本的磁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后来见到的,都是发生改变之后的磁场,混乱不堪,且没有规律可言。如果我们能在山体滑坡之前下去一次,就能知道原本的磁场环境是什么样子的了。”
温宁叹了一口气,元瑾的这种假设是不可能的了。毕竟山体滑坡已经发生了,没办法再恢复到原本的环境。
“元瑾,你说,是塞妮的研究更早,还是杨霖他们的研究更早?”温宁忽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是她忽然想到的。
虽然在杨皓宇的调查中,塞妮被他称为是第四批研究人员。但杨皓宇自己也说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研究开始的时间,只是杨皓宇查到的时间。
至于究竟是塞妮的研究更早,还是杨霖他们的研究更早,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元瑾在听到温宁的这个问题后,“嘶”了一声,说:“你说的这个,我还倒是没有想过。你觉得呢?毕竟你又见过杨霖,又见过塞妮,你的判断是什么?”
温宁说:“如果单看年龄的话,我感觉是杨霖的年龄要大一些。塞妮因为常年在那个寨子里待着,很难看出她的准确年龄,但我可以从央合的年龄大概知道塞妮的年龄。杨霖比央合年龄要大一些。”
“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温宁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说法:“杨霖他们当年的研究队伍是有十二个人,可能杨霖进入研究队伍时年龄就比较大了。单是从杨霖年龄比塞妮大,无法得出杨霖他们的研究开始得更早的结论。”
“对,但看年龄是没有说服力的。”元瑾也很赞同温宁的说法。
“我记得齐珩之在杨霖所居住的小区里打听到的关于杨霖的往事,是这样的,杨霖从小成绩优异,连连跳级,毕业后就进入着名医院实习,然后转正。后来又被收入正式的医疗团队,应该就是他们的那十二人队伍。我想,杨霖进入研究队伍的年龄,应该不会很大。”温宁说道。
经温宁这样一提醒,元瑾也想起来了,杨霖前半生的人生经历,可谓是人生赢家。
“从转正到被收入正式的医疗团队,也就是进入研究队伍,这之间的时间是没有办法准确界定的。也许在后来人的口中,是很快,但当时说不定就是好几年。毕竟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也不可能被收入这样的研究队伍。”元瑾慢慢地分析着,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道理,医疗研究不是儿戏,没有一定的基础是不可能进行研究的,何况当时的研究,是为了扭转某个高层的身体状况,肯定是选了又选、挑了又挑,最后才定下他们十二个人的。”温宁顺着元瑾的思路继续往下想。
“这样的十二个人,在当时肯定是人中龙凤,如果没有这件事,他们的人生一定是另一番光景。”元瑾说着,不由地为那十二个人感到有些惋惜。
“其实我倒觉得,不一定。人们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