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一种灵活的考试制度取代察举。
这并不容易,
但是可以慢慢尝试。
因为大家都合作,
所以事情处理的很快,
孙权惊讶之余,还是褒奖了张裕一番,
赏赐财物若干,
而吕壹则是官职连跳,
彻底进了孙权的视线,可以做个近臣了,
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看那些人可以接替官职。
吕壹干劲十足,
张裕在家中认真看诸葛亮和庞统的回信。
卧龙凤雏,
对于他的科举蓝图,
都表示赞同,
但是他们二人都指出了张裕的一个误区。
科举确实是好事,
但是没有基本盘如何施行?
这一句话让张裕如梦方醒,
他确实本末倒置了,
科举是为了公平的选拔人才,
可是现在人才的来源就不公平。
在这个时代,能读书的都是世家豪族,
寒门贵子终究是少数,
很多人一辈子都黄土朝天,
哪有机会捧着书去读?
想到这里,
张裕的心中也是有了计较。
脑子里一个新的计划出来了,
科举试点的事情可以先放到一旁,
先把这件事情做成就好。
张裕提笔给二人写完回信,
拿起衣服就准备出门。
“夫君,你要去干什么?”
“去拜访一位老先生。”
张裕笑了笑。
“这位先生应该在建邺讲学,
说起来我也佩服他,
这么多年一直是那种好脾气。”
“你确定那是好脾气?”
孙尚香笑了起来。
“若是没有你多方回护,
恐怕那位先生就要流放交州了。”
张裕笑笑不说话,
喊上护卫,就到了虞翻家中。
这位老先生,
还是和当年一样,
不怒自威。
不过看到张裕,倒是露出笑容。
“子茂,怎么还有时间拜访我?
刚从会稽回来,不该歇息一番吗?”
“事情太多,不敢歇息。”
张裕摆手。
“匆忙来找您,有要事相商。”
“请坐。”
虞翻让仆人端来茶水,
张裕喝了一口,就开始诉说科举之事,
虞翻认真听着,表情不变。
直到张裕说完,他才抬起头。
“此事,利在千秋。
只不过,现在不容于世。”
“这正是我所担心一点,
我本意是在荆州尝试推行,
但我那几位师兄,
一语惊醒梦中人。”
张裕看向虞翻。
“先生弟子遍布江东,怕是有数百人吧。”
“不敢当。”
“其中寒门子弟,怕是占据大多数吧。”
听了这话,
虞翻抚须,颇为自豪。
“老夫教学不为钱财,
有教无类。
只要你愿意来听,自当倾囊相授。”
“那么这些人学成出山,
如何才能登堂入室?”
“老夫会推荐优秀之人……”
虞翻说到一半停住了。
“好小子,
你在这里等着老夫呢?”
“哈哈。”
张裕笑了一声。
“科举是必须要推行的,
为国选材,怎么能够只靠推荐。
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尺度,
不过我想强调的是另一件事情。”
张裕认真的看向虞翻。
“如何让更多的寒门子弟有书可读?”
“你既然如此,看来是有什么想法?”
“我想创办书院。”
“书院?”
虞翻品味这二字的意思。
“乡学?”
“似是而非。”
“乡学也有高低贵贱之分,
但是书院要摒弃这些。
在书院之中,人人平等,
都只是为了读书学习。”
这就是张裕耍的小无赖,
这个时代提人人平等,肯定是不靠谱的,
所以他就玩文字陷阱,在书院之内是人人平等的。
“我大致明白你的意思,
可是书院如何维持?
你若是不拘一格招收学生,
那该如何运营书院,
难不成所有学生都不收费吗?”
虞翻一句话就戳中关键,
事物的核心都是钱,
没钱寸步难行,
没钱书院开个屁。
张裕早有准备也是侃侃而谈起来。
“书院招收学生,肯定是有标准,
虽然说是有教无类,
但是入学的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有钱人家肯定交钱,
没钱的人家就要他种田。
书院建设,我必然会在旁边购置良田,
让学子们耕种,抵作学费。
我不会免费,
免费的东西是最贵的。”
张裕讲了一个简单的思路,
虞翻也是点了点头,
虽然还很只稚嫩,
但是这个思路可以不断完善,
书院这条路可行。
“那你找我是?”
“我想在江东这边先开设第一座书院,
而您就是第一位院长。
我要用书院慢慢代替乡学,县学。
慢慢把读书的理念传播下去,
让所有人知道知识就是力量,
庸俗一点,就是要让人知道,读书可以发家致富。”
“确实庸俗。”
虞翻笑了起来。
“不过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