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议事,参会的人员都已和上午不同,上午讨论的是扬州一带的行政区划;
而下午看着这一个个便服的武将,就可以知道孙权是准备拿军事方面开刀。
讨论的话题很简单也很直接,就是削减各郡县的军权,
详细来说不能叫军权,而是可拥有士兵的数量。
汉末时期,法度松弛,地方豪强拥兵自重,已经是常态;
孙家人不也是拥兵起家吗?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占据了半壁天下的孙吴,自然也不能再是松散的军事制度,世家豪强的气焰也该打压一番。
第一个任命的军职便是秣陵校尉,担任之人为孙韶;孙韶是孙河的侄子,他们这一脉本不是孙家人,但因为孙策喜爱,所以赐姓为孙。孙翊被叛贼妫览等人所杀,孙河前去斥责,也被杀害,可以说是为王事而死,是忠烈之家,所以孙权如此信任。
张裕的疑问则是为什么叫秣陵校尉,而不是建邺校尉。孙权自己直接解释起来,秣陵是旧称,就是为了表明这个军职的权威。秣陵校尉守护都城,护卫君主,兹事体大,所以才由孙家人担任。
这个任命没啥问题,只是在领军的人数上,众人也是嗅到了一丝不对劲。秣陵校尉的领军人数为千人,五百人为后备。作为吴王的居城,守备士兵也只有千人。那么其他郡城的领兵人数自然是要相应减少,这就是个问题,鱼龙混杂,该如何理清脉络?怎么才能精简士兵,成了各郡郡守和地方豪强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毕竟私兵混在郡兵之中已经是常态,久而久之出现一个情况,外出攻坚时战意不浓,保家卫国时猛地一笔。这可不是争天下该有的态度。
还没等人提出意见,孙权已经自顾自的抛出一个话题。
“诸位,可知道泰山臧霸?”
“他是驻扎在青徐一带的曹军大将,一直阻挡我们的步伐,在濡须口时多有交战。”
论及军事,自然是由朱桓等人开口。
“此人用兵威重,兼勇烈过人。不知吴王提及是何意?”
“臧霸确实是我军向东的一个巨大阻碍,但是我想说的可不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