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是荀子所言。敢问相邦,是否听说过‘螳臂当车’的典故?”
郦食其又卖起了关子。
“咦?这不是形容不自量力吗?”
“最初并非如此,相传是齐庄公在出游路上遇到了螳螂挡路。庄公敬其勇,天下勇士闻之,纷纷来投齐。庄公于是设立了勇爵,于是齐之技击开始名扬天下。”
阿盛心想,果然是把待遇给够,尊重做到位,就能吸引人才。
他接着问道:“那‘二桃杀三士’之事,是不是动摇了技击之士的战斗力?”
“不好说,当时这三人确实也是威胁到了齐景公,晏子也是有除掉他们的理由...”
郦食其顿时觉得这个问题水很深,毕竟故事中的田开疆还是如今齐王室田氏的先祖,于是草草略过。
“问题在于,技击之士缺乏纪律性!荀子曾解释说,技击之士善于打顺风仗,靠着斩获往往能获重赏。然而一旦战事不利,则会做鸟兽散!”
阿盛瞬间联想到了雇佣兵。一般来说,他们的战斗力再强,恐怕也不能作为军队的核心力量。
“而魏之武卒则先要经历严格的选拔,入选之后则由国家供养,待遇丰厚。吴子更是跟士卒同甘共苦,深受士卒爱戴。”郦食其继续道。
“这有种职业军人的意味了。”阿盛默默想着。
“然而,魏国土地狭小,民力有限,经过几场大败就供养不起庞大的武卒队伍了。”
“恐怕统帅也是很重要的。”阿盛也补充道。
反正他在庞涓之后,就几乎不认识什么魏之名将了。
“而秦之锐士,则要归功于...”
“商鞅变法?”
看到阿盛学会了抢答,郦食其也并不感觉到奇怪。
毕竟大秦因何而强盛,全天下可谓是心知肚明。
“没错!秦国的百姓,除了耕战之外,并没有别的活路。于是他们只有在战场上如狼似虎,靠着军功去晋升!”
可以看出郦食其虽然理解秦军战斗力强大的根源,却对此并不是很认同。
阿盛也开始了感慨,看来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制度建设。他未曾没有想过像商鞅那样变法,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又总觉得商鞅那一套很残忍——几乎算得上是内卷鼻祖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