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午,太阳升的高高的。细碎的光线在水稻地里荡起道道细微的彩虹,小孩子在田里追着蝴蝶。
“三嫂子,怎么还在忙?没听说消息吗?”田埂直通大路,路上一人朝地里忙碌的一家人吼了一声。
“阿?什么消息?”三嫂子抬头望向大路,可惜逆着阳光,只能看见一个模糊的影子,后面缀着一个大包裹。
人影从大路上拐下小田埂,“他三嫂,小兰先生被抓到牢里了,他们说可以使钱把人捞出来。没钱,还能用东西。我念着人家曾经给过一碗粥喝,当家的叫我拿半斗糙米送过去。”
“哦,原来是你。”三嫂子终于看清了人,又被来人说的话惊住了,“小兰先生怎么了?”
女人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不错,这得去。我记得家里还有一百多钱,本来是留着赶集的时候,拿些小鸡仔养的。现在就拿去救小兰先生。”三嫂子回头跟地里的当家的喊了两声,交流了意见。
“顺便把小羊羔也抱着,要不是有小兰先生,咱们一家五口,都冻死了。”
去年冬天的时候,三嫂子一家舍不得花钱买柴火。等真到了冷的时候,他们捧着钱,也没处买。还是采小兰的豆腐车队,访到了他们家里的情况,特地从天福聚财居匀了半车柴火。
不然他们一家,过不了冬天。
三嫂子怀里揣着一百多钱,背着羊羔,和女人作伴,一起往府城的方向走。
一路上去城里的人不少,都是心善的,邀请两人坐上了牛车,不到一个时辰,就一齐到了府衙门口。
一大帮老百姓待在府衙门口,手里有拿着鸡的,有抱着大鹅的,还有背着一匹布的……
“怎么回事?不是听人说可以用值钱的东西来抵钱的吗?怎么都聚在门口?”三嫂子奇怪。
前面一个早来的汉子回过头,为他解释:“不清楚,听前面来的人说,刚开始收的,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收东西的人就不见了。”
堆在门口的百姓都在等着那人重新出现,好把他们手里的东西收过去。
人哪里去了?
周月生口中的小郑接了任务,在门口收百姓送来的东西。
原本周管事还乐见其成,想着收点东西,给刑科的同仁们分一点农产品,就叫小郑把人带到角落,收了东西,再让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