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也不止一回上过涂山,不止一回逛过禹神宫,但那时候从来没有今天这种肃穆的庄严和神圣。

因为涂山有一个传统的庙会,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都举办一回。差不多全市和下面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都上山来赶庙会,有的来游玩,有的来祈福,有的就是来消灾化煞。但更多的是来卖东西,物资交流。

时间在上午十点多钟,我沿着上山的路,蜿蜒前行。头顶的骄阳热力十足,我全身的毛孔都汩汩地往外面流着汗。

从山脚下到禹神宫,有大约四五里地儿,这要是在平地,不过二十多分钟就能到达。

但是上山路难行,先走了一千米左右的弯曲柏油路,再往上走,就比较陡峭了,是六百多级青石条台阶。

走过青石台阶,往上是一条一米多宽的石板路,如同飘在山腰丛林间的带子。带子绕着山体,蜿蜒着通向禹神宫。

我走了一个半小时,累的腰酸腿软,气喘吁吁,终于来到了禹神宫的山门外。

时间到了接近十二点。

平时我早已经吃过了午饭,此时的我又饥又渴,站在山门前,看着禹神宫高大气派但油漆有些剥落的门楼,和门楼正上方遒劲的“禹神宫”三个行书大字,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我悠悠地嘘了一口长长的浊气。

禹神宫门口,还有两棵树龄过千年的老银杏树,每一棵都有四五个人搂怀抱那么粗。

据听说这两棵古银杏一公一母,公树在大门左,母树外大门右,一左一右护佑着禹神宫。

这个季节,这个时间点,禹神宫基本上游人寥落,也没有什么香客来拜谒。两扇明黄色油漆斑驳的大门是关着的。

叫关着也不对,严格地说是虚掩着的。

我透过门缝向里面望,大殿前的院落里摆着一只长方形大香炉,足有两米那么长,香炉里冒着没有燃尽的供香,袅袅的香烟在微风里飘散。

院子里有一棵大槐树,据说也有上千年树龄,一个小道士坐在老槐树下,手里拿着一把芭蕉扇,不紧不慢地扇着,十分悠闲。

我怀着虔敬的心情,抬起手轻轻地拍了拍厚重的木门,我之所以轻轻地拍,而不是敲,足有三寸厚的木板门,靠手敲,我怕院子里的小道士听不见。而拍,声音就比敲击响亮多了。

毕竟是来求人,哪里敢放肆?

“师傅,我可以进来吗?”我谨慎地伸着脖子向坐在老槐树下的小道士问。

“可以,你来有什么事要问吗?”小道士二十出头年纪,穿一身青灰色道衫,脑袋上挽着一个揪儿。

他依旧坐着,没有起身。

我对道士的装束向来感到滑稽,一个大男人,总是在脑袋上挽着一个缵儿,看起来怪怪的,让人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