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是我夫人画的。”
李治笑意盈盈,他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头像会被刻印在钱币之上。
新货币一共有三种新额度,分别是五十贯(金币)、一百贯(金币)、一千贯(银币)。
为什么要设置如此大的面额呢?这是经过宋真深思熟虑的。
现有的乾封通宝,乃是青铜材质,并非黄铜,汉朝的方士已经研究出来人工合成梓黄铜了。
既然要发展大额交易,那新货币就必须要符合水平,假如只有几十贯面额,那还不如不发行新货币。
唐朝的内河船中,长二十余丈,载六七百人已很普遍,货船可载重五百余吨的船。你猜猜一艘满载的船,可运多少丝绸?
所以,如果只是最高面额百贯,根本满足不了那群富商的需求。
另外,在唐朝,白银比黄金要珍贵许多,举个数据,根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每年从西域进口的黄金约十万斤,从南洋进口的黄金约五万斤,从小日子进口的黄金约三万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白银,一整年的年产量,只有一万斤半。
而一两黄金等价六贯,精心铸造的银币完全配得上一千贯的价值。
武媚娘提出疑问:“你在其中,并没有提出防丢失的规则啊。”
要知道,一千贯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万一被盗,那会心疼好久的。
“那,天后殿下觉得该如何呢?”
武媚娘沉思一会儿开口说道:“我觉得,百贯以上的新货币,应该到官营钱庄兑换同等价值的旧货币。”
“可是这样,不就违反了推出新货币的初衷了吗?”
这句话,是李治说的,他并不同意武媚娘的观点,他和宋真一样,觉得这么大面额的货币,你都能丢,那是你没有保护好,活该。
武媚娘脸色微变,不再坚持己见,毕竟她只是协助摄政,并不是朝政的主人。
经过三天的研究,李治最终定稿,让尚书省拟出新政条例,并且发送到各州府衙。
首先第一步,便是收回市场上的所有黄金。
有部分敏锐的有钱人,他感觉不对劲,为什么朝廷会突然收回金子呢?
“一定有古怪!咱们先不去兑换上交!”
可是他们的操作,宋真怎么可能不会提前预判呢?
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回收黄金,然后朝廷给出最后通缉,必须如数上交,如有发现何人家里私藏黄金,那便是以偷盗罪定责!
这一下,很多有钱人都慌了,赶紧上交,但还是有胆大心细的留着。
四个月结束,各州府衙到处粘贴发行新货币的政策,并且开放新货币兑换,新货币正式命名为“麒麟币”。
那群留下黄金的有钱人狂喜!都在感叹幸亏没交!
老老实实兑换上交的人则是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但是很快,当有人成功兑换出新货币后,他们更多的是庆幸。
因为,“麒麟币”根本伪造不出来!
“麒麟币”的铸造是浇筑式的,就是把金属融化成液,浇进模具之中,等候凝固成型。
“麒麟币”与乾封通宝的表面纹案相距甚远,有人觉得,这已经不是一枚钱币了,而是一件艺术品。
正面印着李治的真人头像,反面印着武媚娘的真人头像,并且在侧面,雕刻了独一无二的编号。
一百贯的金币体积比五十贯的大得多,很容易辨别。
由于制作工艺是一体浇筑,民间无法制造出对应模具,所以伪造极难,如果被发现假币,那可是大罪啊,谁敢冒险?
浇筑制成和雕刻是有很大区别的,一个摸起来光滑无比,一个摸起来割手。
并且,不是纯金制成,正面是金色,反面是青色,没有一个人能够推测出到底是怎么搞出来的。
一千四百多年后,考古学家看着手里的公元668年发布的“麒麟币”陷入了沉思,久久不语。
......
时间来到总章二年(669年),没有太多的人事变动。
东台左相依旧是宋真,西台右相依旧是李敬玄。
由于宋真身上的包袱实在是太多了,所以科举改革,没有让他负责,而是交给西台右相李敬玄。
原本,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能在皇帝面前大展手脚。
可惜,李敬玄还是太急了,他利用自己西台右相和检校司列(吏部)少常伯的权力,不断的往朝中塞自己人入仕。
他的塞人跟宋真可不一样啊,人家宋真安排的大都是五品以下的官职,狗都看不上的垃圾岗位。
可是他呢?先是通过科举,暗中作祟安排赵郡李氏一大批子弟中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