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刮出答案来

此等祭祀可谓血腥残忍,完全可以理解成为一场屠杀仪式。

照理说自打汉唐到如今,朝廷明令禁止,这种祭祀民间早就已经消亡了,我们也只是和老辈人闲话时偶然听见过。

没想到在太行山的深处居然还有遗毒,也许所谓《混天长命箓》就是记录祭祀过程的壁画。

如果这种东西流传于后世,必定是苍生的灾难,而绝非篆文所刻——苍生所幸。

从壁画不难看出,奉祭的地点正是我们在洞外雷泽山半山腰的广场,场面更是比之前预想的还要宏大。

祭坛广场上,上百名壮硕屠夫正在持刀宰杀成千上万的“牺牲”,其中一半是牛、羊、鹿、豚,另一半则是被捆住四肢的青壮男女。

如果照《周礼》规定,这些壮年人殉,大部分可能是战俘或者奴隶,当然如果人数不够时,也会掺杂一些寻常百姓。

这些“牺牲”到了阴间仍然是任人摆布的奴隶,依旧要去伺候祭陵的主人,生而为人,贵贱荣辱,皆天命所定,等级是不变的,礼制是永远的。

祭坛台阶自上而下跪满了衣着华丽的人,应该是参与祭祀的贵族,更大概率是祭陵主人的后人——东方鲤的子孙。

队伍最高处一名大巫师和一名大祝司各举着件玉制礼器仰天而立。

巫师与祝司有这迥然的分工,能以舞降神,沟通凡界与神界的为“巫”,祷告祝愿,祭主赞辞者则为“祝”。

二人头戴长冠,身穿直裾袍服,看来这场祭祀除了越僭外,还是相当规范的。

祭坛顶层燃着冲天大火,这个场景不禁让我联想起了之前在祭坛遭遇的火灾,原来从石碑里流出的黑色石脂是祭祀用的燃料。

而石脂的香味与二叔给我的“五雷墨”完全一样,且石脂又是制墨的原料,看来溶进我血液里的那块碎墨,与祭祀有扯不清的关系,甚至可能源自于此。

“牺牲”的头颅依次被砍下来、钻孔掏空,注入火药,再插上干树藤作为导火索,接二连三的堆掷到祭坛顶部的烈火当中。

而“牺牲”的身体则被仆从们搬运到了我们进入的洞口当中。祭祀中,从屠夫、仆从到贵族、再到主祭,他们全都麻木的对待着“牺牲”。

似乎这些牛、羊、人,都不是生命,而是木柴,堆放尸体就像在堆放木柴,砍头就像是在劈柴。

病花子喉结微动,显然有些震惊,边看边用短刀刮岩壁上的红藓。

浓稠的红色藓汁仿佛血浆一样在岩画上流淌,更多的匪夷所思的场面呈现在我们面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岩画上,无头的尸体被接连抬到山洞内,堆放的地点正是不久前病花子带我路过的积尸地。

洞中巨型蜈蚣正被成千上万的小蜈蚣簇拥着,贪婪的享受送到嘴边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