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舞弊隐情

“倘若考官知法犯法,一经查实皆是死罪,纵使位居朝堂的高官也不得赦免。”

“考官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舞弊受贿,收了钱就不怕没命花?”吉祥此时不懂,哪有官员这么想不开,直到裴砚舟升堂才明白其中曲折。

除了京城书院,各乡贡生都在县里学堂读书,同窗之间才学高低也有比较。

此次春闱放榜,邑县泉塘乡的贡生全部落榜,隔壁溪木乡的贡生却都榜上有名。

但在学堂共读的时候,泉塘乡的贡生大多学识过人,那么问题来了,平时比不上他们的邻乡贡生,都是怎么上榜的呢?

堂下那些被打得屁股开花的贡生,声泪俱下恳求裴砚舟查办此案,他们苦无证据,只能想到击鼓鸣冤的法子。

裴砚舟命人将他们带下去录供词,同时致函礼部贡院,要求查阅进士考卷。

贡院封存的考卷均有两份,除了考生本人写的那一份,还有贡院学士掩去考生姓名,抄送给考官审阅的卷子。

此举可以防止考官认出熟悉的笔迹,也能追查抄送学士有无作弊,如果两份考卷朱墨不符,必是学士受贿帮考生篡改原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案子查起来并不难,上百份进士考卷两相对比,都没发现学士篡改的痕迹。

排除抄送嫌疑,那就只剩泄题这个可能。

裴砚舟继续追查出题考官,其中有位翰林侍读,姓陈,老家恰好在邑县溪木乡,他与此次上榜的某个进士同是陈氏宗亲。

裴砚舟派人将他押来审问,只会做学问的读书人哪见过这种阵势,吓得魂飞魄散全招了。

他那位宗亲在当地极有势力,早在去年就已收买赵府尹,即使泄露考题被人质疑,燕安府衙兜底也不怕出岔子。

没想到春闱刚开始,赵府尹就被万丹青炸死了,更没料到新任府尹是裴砚舟。

“人算不如天算啊,如果赵府尹还没死,我就不会被你抓住把柄了。”吓瘫了的陈侍读看着裴砚舟惶恐流泪,嘴唇嗫嚅着想说些什么。

吉祥啪地一声拍桌而起:“这叫老天有眼,你们这帮蠹虫活该自食恶果!”

裴砚舟察觉陈侍读欲言又止,这时钟朔匆匆赶来,往他手里塞了张字条。

裴砚舟看了眼,不动声色带吉祥走出审讯室,见到候在外面的中年男子,恭敬唤他“父亲”。

吉祥了然,这位大叔就是裴砚舟的舅父啊。

“承谦,是我疏忽了。”裴旸双膝哆嗦着要给他跪下,裴砚舟蹙眉摇头。

“裴编修,外头风大,有话进屋里说。”吉祥不懂当爹的为何要跪儿子,赶忙将人拽进屋里。

裴旸哭得双目通红,不敢求裴砚舟宽恕,只怕自己连累家人。

裴砚舟扶着他坐下来:“父亲不妨先告诉我,收过他们多少银子?”

吉祥没想到裴家舅父也牵扯进这桩案子,解释不清那是要杀头的。

裴旸哭诉拜年时,裴夫人收到陈侍读的回礼,她也没细看搁置一旁。

近几日得知陈侍读涉嫌泄题,其他翰林官员的夫人纷纷找她求情,这才知道当初那份回礼暗藏五百两银票。

其他官员家眷早有发现,想退回去都被拒绝了,说是平日辛苦犒赏他们的,眼下却是有嘴说不清。

陈侍读凭一己之力,将整个翰林院拖下水。

吉祥相信裴旸事先不知情,裴家不缺这点银子,怎么可能见钱眼开落下受贿罪名。

可是陈侍读罪证确凿,裴砚舟铁定要将他治罪,虽说裴旸没有参与出题,但到时候闹到鱼死网破,裴旸往轻了说也得是流放。

向来不求人的裴砚舟,在郭巍和罗志远面前低了一回头,请他们以廉正之名督查翰林院。

若有学士参与出题,且确与陈侍读有勾结,按罪论处,其余被栽赃之人还予清白。

裴旸帮郭巍养了那么多年儿子,他倒是愿意送个人情。

罗志远老眼精光矍铄,不答反问:“裴府尹,有道是礼尚往来,你能否也帮本官一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