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5月中旬,上次样车试验之后,他们一直在对试验产生的问题进行改进,现在终于改进完成。
因为上级领导强调工艺是试制的基础,设计是上层建筑,要求参与人员必须懂得工艺,主要也是为了更好的符合国情,不想过多依赖外国的零件。
就比如前桥,这时国外都采用模锻方式,但是国内可没有那么先进的机器,没有那么大的模锻机,周兴然提出来不如就分两段锻造前桥,然后在焊接起来。
这样既不用依赖国外零件,锻造工艺还简单,对以后的生产制造也友好。
齐正阳觉的这个办法不错,有齐正阳撑腰,即使周兴然是个籍籍无名的新人,但是提出的办法也得到了众人的重视,一经试验,发现他提出的办法简单实用,倒是都对他赞赏有加起来。
周兴然跟着齐正阳跑了不少地方,这些地方还都是优秀汽车工厂,每个汽车厂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因此周兴然也见识到了不少国内生产的轻型车零部件是什么样的,对它们的质量、生产过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所以pc130上应用了大量的国内已生产出来的轻型车零部件和总成,里面少不了周兴然对齐正阳的“耳旁风”,这部分费用占了pc130生产成本的40%。
不但减少了试制的难度,等以后大规模生产也能节约不少成本。
毕竟上级想要的是一款经济适用的轻卡,便宜抗造才是上上之选。
pc130算是彻底设计完成,能够投入批量生产了。
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就被传了上去,然后接着来了两位领导来视察工作,试验pc130。
试验完成后,他们对结果很满意,对带来的人民日报和平城日报的记者点了点头,示意他们可以进行拍照,撰文了,最好加急一点,三天之内挑一个好位置发表出去。
在这张排有本行业顶尖人士的合照中,周兴然也幸运的露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