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报纸上报道最多的当然是许海峰。
他从评委手中接过金牌的照片、下飞机的照片、领导给他颁奖的照片还有他捐出奖牌的照片等等占据了各大报纸的头版。
风头无两,全国上上下下都在讨论着许海峰这个名字。
冠军1号也在许多家报纸上占了颇大一块版面。
除了白春来那天在众记者面前接受的采访,许海峰归来后去各单位接受奖励、作报告,都是由冠军1号接送的,使得冠军1号一直蹭着许海峰的热度,在民众眼中一直刷着存在感。
许海峰自下飞机开始的各种活动还被剪辑了一番在电视上进行了播放,存在感极高的冠军1号在节目中自然占有一席之地。
电视上都可以花钱打广告,报纸上当然也可以。
只是花钱很难做到让这么多家报纸同时刊登广告,编者还真情实感、满怀热情的去编造汽车厂与许海峰的故事。
各家报纸各自编各自的,故事写的五花八门,但不管是哪家报纸编出来的故事,周兴然看了都得感慨一声真感人。
有些编者想象力格外丰富,把冠军1号的研发过程写的格外艰难,中间遇到了无数问题,场景描写的绘声绘色,不知道还以为他也参与冠军1号的研发了呢。
然后将冠军1号艰难的研发历程与许海峰的人生经历相结合,感叹二者惺惺相惜、彼此成就。
托这些人的福,前后不过几天时间,冠军1号彻底破圈了。
它不再局限于只出现在有钱买车的人视线中,而是出现在每个知道许海峰的名字的人的眼中。
至少在平城是这种情况。
周兴然为了响应这波热潮,让厂里配给领导的车都换成了冠军1号。
他坐车外出时,能听见周围人的议论声。
不是羡慕他能买得起汽车或者感叹他坐汽车出行,而是认出了这是一辆冠军车。
“这辆车我见过,就是那个广告。”
“许冠军做的那个广告是不是?我也看过,汽车厂和许冠军都不容易,没想到这次许冠军回来还是冠军车去接的。”
“汽车厂有情有义,不愧是咱平城的厂子,是个好厂子!”
8月7日,许海峰已经回来四天了,他的活动已经告一段落,更多的时间是在家中休息或者训练场训练。
周兴然叫来白春来,让白春来暗地里跟着许海峰:“你心细、聪明,又会随机应变,这件事你亲自去做。”
“不要把这当成一项任务,你是一名干事,不是特工,许海峰也不是你的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