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地传来,打破了原本紧张而凝重的氛围。只见一名太监神色匆匆地奔至殿前,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高声禀报道:“启禀陛下,找到太子殿下的下落了!”
“他在哪?”华皇一听,顿时来了精神,只要太子在,华在的摄政王就没理由继续做下去,华皇声音因为激动和兴奋而略微颤抖着。
“陛下,太子他......”太监紧张地话都说不完整。
“他怎么样啦?快说!”华皇顿感不妙。
“太子因伤过重,不幸薨了。”
“什么?朕不信!”华皇狂怒,“太子埋在哪?开棺验尸。”
本来就热闹非凡的朝会因太子华昊这令人震惊的意外死讯,不得不戛然而止。
御医们领了皇命,不敢有丝毫懈怠,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带着一应器具,匆匆奔赴那掩埋太子的墓地。
众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那片阴森寂静的墓地。他们手持工具,小心翼翼地掘开了那座被岁月侵蚀的坟墓。随着泥土逐渐被清除,棺木缓缓显露出来。当棺盖被艰难地推开时,一股陈旧腐朽的气息扑面而来。
众人定睛一看,只见棺内静静地躺着一个人。那人的面容清晰可见,竟然与传说中的太子一模一样!然而此刻他的脸色惨白如纸,没有丝毫生气,仿佛已经沉睡了千年之久。
一旁的御医见状,赶忙走上前去,神情凝重而专注地开始对这具尸体进行详细查验。经过一番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触摸后,御医最终确认眼前之人的确就是太子殿下。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太子的身躯上布满了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伤口,这些伤痕显然都是遭受重创所致,有的甚至还残留着干涸的血迹,让人不禁心生怜悯和悲愤之情。
听闻御医确定是太子身亡的噩耗,华皇如遭雷击般呆立当场,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无比,那双眼眸中满是难以置信和悲痛欲绝之色。他颤抖着伸出双手,似乎想要抓住些什么来支撑自己摇摇欲坠的身躯,但最终却只是无力地垂落下来。
紧接着,一股强烈的晕眩感袭来,华皇眼前一黑,身体便直直地向后倒去。身旁的侍卫们见状大惊失色,连忙冲上前去将其扶住,并迅速将他送回寝宫安置在床上。
从那一刻起,华皇便一蹶不振,整个人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他整日躺在床上,目光空洞无神地望着天花板,嘴里喃喃自语着太子的名字。原本健康硬朗的身体也因为过度悲伤而迅速垮掉,短短几日之间便消瘦得不成样子。宫廷中的御医们纷纷前来诊治,但无论他们使用何种名贵药材和精妙医术,都无法让华皇重新振作起来。
华皇病重这一惊人的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瞬间传遍了整个朝堂。那些一直坚定地站在反对摄政王立场上的大臣们,此时内心开始产生了剧烈的动摇。他们原本以为可以依靠华皇来对抗摄政王日益膨胀的权力,但如今华皇突然病重,使得局势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这些大臣们纷纷暗自思忖:若是华皇就此一病不起,那他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是否都将付诸东流?而失去了华皇这个强大后盾之后,他们又该如何继续与权倾朝野的摄政王相抗衡呢?一时之间,各种疑虑和不安涌上心头,令这些大臣们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之中。
而那些坚定不移地站在摄政王一方的大臣们,宛如坚固的城墙一般,全心全意地拥护着他,并给予他毫无保留的支持。这些大臣们彼此之间频繁地暗中往来,私下里密谋着一项重大的计划。
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他们便会悄然相聚于一处隐秘之地。昏暗的烛光摇曳不定,映照出他们那一张张神情严肃且略带兴奋的面庞。
“诸位大人,如今局势已然明朗。”其中一人压低声音说道,眼神闪烁着精明与狡黠,“只要华皇一驾崩,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让摄政王顺利登上皇位!”
其他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眼中流露出急切的期待之色。
“此事万万不可有丝毫差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又有人提醒道,众人皆深以为然地点头应诺。
“此事要不要跟摄政王商议?”有人提醒道。
“不必如此,王爷您整日忙于处理国家大事,政务繁忙,这等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交由我们来操办吧。”为首的那位大臣面带微笑,轻轻摆了摆手说道。他那恭敬的态度和谦逊的言辞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接着,这位大臣又补充道:“更何况,摄政王殿下心怀天下苍生,志存高远,乃是要成就一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事业啊!像这样的圣王,其英名岂容得我等轻易玷污?我等自当尽心尽力地辅佐王爷,以助王爷实现这宏伟的目标。”说罢,大臣微微躬身行礼,表示自己对摄政王的尊崇与敬畏之情。
于是,在这一个个秘密的聚会中,他们详细商讨着每一个步骤,精心策划着如何确保摄政王能够成功继位。每个人都深知,这场权力的博弈关系到自身的荣辱兴衰,因此不敢有半点疏忽大意。
华对于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可谓是心知肚明、洞若观火。他深知想要实现一统乾坤的宏伟目标,成为至高无上的华皇乃是必经之路。
然而,他心中却有着自己的顾虑与盘算。他并不希望因为某些不当之举而落下把柄,让世人们对他产生误解,认为他是一个德不配位之徒。因此,即便早已清楚现任华皇已是病入膏肓、命不久矣,他仍然决定按兵不动,等待着时机自然而然地降临,以便顺利登上那梦寐以求的皇位。
在此期间,面对大臣们各种各样的抉择以及他们所采取的行动,华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态度——既不表示明确的反对,亦不给予积极的支持。
相反,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京都军队的掌控之上,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手段不断强化自身在军事方面的影响力,以确保一旦机会来临,他能够牢牢握住手中的权力,毫无阻碍地开启属于他的统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