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窑体上裂出的缝隙用陶泥填满。待这座窑壁干燥后就能可以入窑烧砖了。
几天后,窑壁干燥了。陆子龙将阴干的砖块放入砖窑,码放整齐,砖与砖之间留有缝隙,好让炉火均匀的通过每个砖块,砖块由地而向上竖直堆放,直到窑口,除透气孔外将窑顶用泥封死。
然后在窑门放入木柴点火烧窑。
点火后陆子龙时刻关注窑内火焰的颜色,火焰颜色由红黄逐渐转成橙黄色,说明窑内的温度逐渐在上升,此时窑内的温度在700度左右。
当窑内火焰转变成明亮的白色后,就保持住这个火力,此时窑内的温度已经达到了1000度以上,持续经过十天的烧制后,坯体被烧结。若此时慢慢熄火,外界空气进入窑内,出来的是我们常见的红砖。
若是想要青砖,需要在高温烧结砖坯时,用泥封住窑顶透气孔,减少空气进入,使窑内温度有利于砖体成分的还原,坯体的红色高阶铁氧化物被还原为青灰色的低价铁氧化物。
为防坯体内的低价铁重新被氧化,在用泥密封住透气孔后,陆子龙又制作了几付扁担,将陶盆放入箩筐中,带领大家从河中挑水到窑顶,缓慢洇渗(倒水猛洇,易造成窑体爆炸),大约四天洇成。达到降温的目的,然后熄灭炉火,等待砖完全冷却后出窑。
陆子龙也是第一次制作青砖,这些砖窑的知识多数来自中学时的课外阅读,还有一些是听爷爷说过的。
还记得爷爷曾经让他猜一个谜语 “地上卧个獾,尾巴撅上天,秸秆吃几垛,井水能喝干”这个谜语的谜底就是“青砖窑”,这个谜语很形象的将砖窑的造型,工艺特点都描绘了出来。
至于为什么陆子龙建造城墙要用青砖而不用更为简便省事的红砖。原因在于虽然这两种砖头看似只是颜色的区别,但其实它们的烧制过程有很大的不同,这也导致了两种砖头的品质有着非常大的差别。青砖在烧的时候比红砖多了一个步骤,那就是浇水冷却。
虽然只是多了这一个步骤,但是在工艺上面却也产生了天壤之别。青砖密度高,不变形,抗冻性能好,抗氧化,防水泡,耐磨损,抗风雨剥蚀,千年不腐。而且青砖透气性极强、吸水性好,能够保持室内空气湿度。
中国古代的“秦砖汉瓦”,能历经几千年仍保存完好,就是青砖性能优良的最好证明。 青砖质量好、结实,几千年过去,雷打不动、保存完好,而那些用红砖建筑的房屋,大多都在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里稀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