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是如今人们谈论古代战争时常用的词汇之一。
身披铠甲、手持利刃的士兵们骑着高头大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场景,早已在许多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得到了生动展现。
尽管马匹的驯化和使用曾经对世界军事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甚至将马匹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王朝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标准。
不过,纵观历史,马匹并不是骑兵唯一的坐骑;聪明的人类早已把“因地制宜”的真理运用到了实践中。
在某些气候与地形较为特殊的地域。有一种哺乳动物也被人类驯化出来,作为马匹的替代品,那就是骆驼。
存活于世的骆驼分为双峰驼和单峰驼,双峰驼生活于中亚和东亚,而单峰驼则分布于北非、西亚、印度等地的热带沙漠区。
在沙漠戈壁的环境下,骆驼比马匹更具有优势。加之骆驼的身材较马匹高大,身上还会分泌出令马匹焦躁不安的气体。
所以虽然奔跑速度不如马快,骆驼依然凭借自身独有的优势成为沙漠地带游牧部族骑兵的坐骑之一。
由于速度上的短板,一般情况下只把骆驼编入后勤队伍中。
骆驼耐干渴、耐炎热、耐寒冷、耐风沙,是非常难得的运输的工具。
北宋太宗赵光义试图收复幽州的军事行动中就有专门负责运输粮米甚至鲜鱼的骆驼队,打下大半个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精锐“却薛军”里,就有一支特殊部队,这些士兵骑着背上驮着两面大鼓的双峰驼,充当传递信号的通信兵或者军中仪仗队。
想当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62年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中,这次对印自卫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喇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的。
该地区地势险峻,山高谷窄,路险林密,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平均海拔4500米,主要山峰在6000米以上,地表裸露,终年积雪,严重缺氧,气候酷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