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开镰仪式时,平化书记在现场见证了杂交水稻增产奇迹,他没顾得在樟木大队吃中饭就回了省城,回到省府后,平化书记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伟定接班人,向他通报了这个好消息。
伟定接班人在江南省时,重点关注过杂交水稻项目,还给谷神提供支持,现在虽在首都工作,还是很关心杂交水稻实验结果。接到实验成功的消息后,他在电话里给平化书记指示,继续扩大实验面积,尽量取得最真实的数据。
现在江南省一把手暂缺,省内几位主要领导有竞争,平化书记能跟未来最高领导接上工作关系,在竞争中已抢得先机。
近期,平化书记系统了解樟木大队发展情况,从各渠道反馈到他这里的消息,经他汇总后发现,樟木大队进入发展快车道的时机是从今年三月底或者四月初才开始,而发展的核心理论是刘正茂知青眷写的《樟木大队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愿景计划》。
半年来,樟木大队严格按照《愿景计划》执行,就在农业、畜牧、副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把樟木大队原来在粮山公社垫底的位置,一举带到了全县第一的位置。
而为樟木大队发展的设计者是年龄不满十八岁的知青。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实际情况,平化特意找省城市府杜副主任聊过。杜副主任把他所知道的内容,如实向平化书记做了汇报。
“既然这位小刘是樟木大队发展的总策划,为什么在换届时,不让他做大队支书,他做大队支书,在执行他的计划时会少很多阻力。”平化书记问。
“小刘因家庭原因,政治面貌还是群众身份,当时他自己坚持只做副大队长。他们大队的古大仲支书和郭明雄大队长都是转业军人,一位经历过抗美援朝战争,一位参加过与毛熊的战斗,都是政治上过硬的同志。”
“正是这两位坚决执行刘知青写的《愿景计划》,樟木大队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杜主任帮樟木大队大队领导层进行了解释。
“这几位都是好干部好同志,时机成熟时都要给予重用,尤其是小刘同志,一定要让他早日靠拢组织,组织也需要他这种有理论懂实干的同志。”这几人在平化书记心里留下了好印象。
刘正茂并不知道高层的想法,他正在陈刚的办公室内。陈刚:“刘知青,上次你跟我讲的事,我已经跟同学讲过,他手里还有件设计工作需要扫尾,预计在这个周日,由我带他到大队去找你。”
“陈总,大队新农村建设项目已经进入到准备阶段,急需专业设计师进场做总体规划设计,时间很紧,你一定要帮这个帮忙。”刘正茂心里真的急,这样大的项目就要开工了,没有做总体规划,脱离设计盲目施工,将会给项目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周末,我一定带他去你那里。”陈刚保证道。
时间紧任务重,落实了设计师的事,刘正茂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地点,见到肉联厂江厂长时已经是中午,不用讲客气,和江学城厂长在职工食堂吃了中午,利用吃饭的时间,两人谈了粮山公社养殖计划的事。
前面,市府周长青秘书已经打过电话,有市府这把尚皇宝剑在手,江学成就不用和厂里其他领导商议,自己做主决定由肉联厂出资,配合粮山公社罗迈副主任提出的养殖计划。具体的执行条件,完全按照刘正茂设计的思路来。
肉联厂的事情谈妥后,刘正茂骑着自行车快速赶往农校,今天沈校长有课,只能在办公室等她。一个小时后,当沈安如校长拿着讲义回到办公室时,见到刘正茂就笑着问:“小刘,今天怎么有空来这里?”
“沈校长,您说过会有老师来樟木大队谈大棚养殖的项目,怎么我在大队等了几天,没一点音讯?”因为事情太多,刘正茂就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没有讲太多了礼仪。
“刘主任没跟你联系?”沈安如皱眉道。
“没,现在已经是十一月初了,再晚点,今年就没必要进行大棚实验了。”刘正茂心里不爽,也没给那个刘主任留面子。
“这事是农校不对,小刘,我答应了的事,一定会办好,两天内,会有人跟你联系。”沈安如掩饰心里的不快,用笃定的语气对刘正茂讲。
这个种子系的刘主任,仗着家里有些关系,平时不太服管,这次沈安如安排他去跟樟木大队对接,进行大棚蔬菜种植实验,刘主任口头答应,但根本没当回事,过后就忘到脑后去了。
刘正茂知道沈校长的为人,她答应的事都能做到,这次可能因其他原因有点耽误,只要赶在季节里,今年大棚蔬菜能取得经验,让何志成他们有了感官上的体念,到明年冬天时,大队自己就能大规模推广,不需要再看别人脸色。
赶在下班前,刘正茂在办公室堵到了即将下班江麓厂的毛奇处长。见到刘正茂,毛奇用手一拍刘正茂肩膀,说:“小刘,你来得正是时候,我真要找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肩膀上受毛奇一拍,有点吃力不住,这毛奇手劲真大。刘正茂喘了口气,问:“毛处长,你找我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