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筑基、毋宁死。”胡天仇眼望星空,眼神涣散,再无生机。
李杰呐呐的念着这句话,即便是从仇人的口中说出来的,依然是深有同感,修仙之路所为正是长生,炼气期只有区区百年的寿命,任你手眼通天,终究挡不了岁月的侵蚀,不筑基、就是死。
“我记下了。”
这一刻,李杰的眼神中充满坚定,不仅未将二人的尸首收入两峰石中,反而取出了画符的工作台,就在这山中绝壁处,将二人制成了符纸、符砂,自从从许楠处学会了人体画符的方法后,李杰一直羞于使用,如今,自己符篆全无,“不筑基毋宁死”的话,更是打开了心结、再无顾忌。
天地不仁,当万物为刍狗,人与妖兽同为生灵,妖兽可用的,人为何就用不得呢!
······
驿马要塞,围山而建,为了抵御妖兽偷袭,筑起的城墙高俞百丈、首尾相连,将一座山都包裹在其中,如此气势,即便没有天缘城那般宏伟,却将其军事价值展现无疑,防御的如铜墙铁壁一般。
除此之外,为了观测妖兽动向,据说请来了修仙百艺 “视艺”中的大能修士,在城中山的顶峰上,修建了座观测妖兽法器“千里眼”,透过此法器,可以看清千里之外的妖兽动向,端的是神妙无比,可惜,此山直插云霄,一般人根本无缘得见。
不仅驿马要塞如此,连同泽马、扎马三座要塞,建筑风格都是一样的,可能唯一不同的,就是城中山的高低而已。
李杰翻过矮山,便看到了驿马要塞城池中的山峰,亦步亦趋的走到主路上,不时能看到修士来往,此地也是猎杀妖兽的一处据点,以此为生的修仙者不在少数,看到李杰缓步而行的样子,均是行色匆匆的扫上一眼,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
李杰特意换上了一身直领绛纱袍,将自己装扮的气度不凡,以此掩饰失血过多的苍白之色,紧皱的眉头更是暴露着内心的忧虑。
驿马要塞城门前的道路四通八达,迎来送往着各路修士,城门处有司职登记的修士,检查着过往文牒,看着李杰走过来,觉得面生的很,立时生出警觉之色,盘问道:“你是从哪儿来的?”
“天缘城。”李杰如实答道,同时递上了自己的腰牌。
差役看着腰牌上的“天”字,并未就此递回,而是掂量着腰牌接着问道:“李杰?我看你面生的很,传送过来的修士中,也没听说过你的名字,你是怎么怎么过来的,来此又为了何事?”
李杰早就想好了一番说辞,只说自己是早年待在天缘城,后来出去四处游历,正好途经此处,便过来历练一番。之所以不敢实话实说,实在是徒步穿越混乱森林万里,太过引人注目,初来乍到还是低调为妙。
“游历?”差役打量了李杰一圈,对于李杰的话,最多信了一分,天缘城修士被妖兽清剿的事,已经在修仙界传开了,此时突然冒出个天缘城游历修士来,天下哪有这么巧合的事。
不过,差役只是奉命盘查有无妖兽幻化的奸细,在用法器“照妖镜”照过,确认李杰是名修士后,还是放了李杰进去,只是在记录中加了几笔“来历存疑”的话语。
进入要塞之中,李杰先找到间客栈住下,而后摆上“预警法阵”,褪去绛纱袍,露出了琵琶骨、大腿动脉处的伤痕,这四处伤口呈红褐色,疮口极小,看起来就像被大蚊子叮了一口,刺入却是极深,李杰试图把乌光针拔出来,却发现此针已深入骨髓,与骨头连在一起,一拔之下,连带着骨头都动了起来,差点要了自己的小命。
此种阴毒的法器几乎闻所未闻,在山中又不便翻查胡天仇的储物袋,好在,乌光针只是封住了武者修炼的真气,对于灵气运转似乎并无大碍,此番进城,首要就是翻看胡天仇的储物袋,先查明情况再说。
一番查找之后,终于看到了此物的介绍,乌光针乃是用一种叫“跗骨秽石”的矿石打磨而成,此石存在于阴山污水之中,成型条件不明,遇到血肉便如活了一般,自动跗骨入髓,如同长在骨头上,专破武者真气。后面还注了一句,一经刺入拔针带骨,慎用。
看完这番介绍,李杰不信邪的把各种办法试了个遍,除了换来剧痛之外,反而让乌光针又深入了几分,李杰嘶吼之中,再不敢胡乱医治,跑到驿马要塞的藏书楼,查阅了各方典籍,找到了不少对“跗骨秽石”的介绍,治疗的方子却是一个没有,书中介绍的末了都是那句“拔针带骨,慎用”。
这下,李杰是彻底绝望了,此物之歹毒伴随终生,难道自己要带着此针一辈子?
不,书中没有办法,自己就想办法,大不了拆了那四根骨头,从新再长就是,只要找到四臂猴,凭借其手中的那株“伏皇芝”,活死人医白骨的功效,应该可以把自己救回来。要不是天缘城那边不安稳,李杰现在就想传送过去。
不过,一旦打开了思路,李杰发现伏皇芝并非是唯一解,还有其它的灵药,也能做到伏皇芝的药效。
一想至此,李杰戴上“鬼眼晶片”,心中默念“拔出乌光针”,眼前顿时出现了大片字句,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道听途说、子虚乌有的天才地宝,唯一一个让李杰眼前一亮。
《转轮明王诀》,得自秽山三煞的储物袋,实则是出自他们杀掉的觉海和尚。此功法与《不动明王诀》一样,也是以武入道,不同的是,以灵气修炼为主,将修士的法术改为了“灵技”。
鬼眼看中的并非“灵技”,而是易筋、洗髓、蜕变三重境界,其中的洗髓境,就有易骨换血的功效。李杰曾经将《转轮明王诀》的中间部分取出,融入到了《不动明王诀》中,变为了《明王诀》第五层心法“易筋洗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