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八和子弟,龙阳君正主

知道谢端阳不清楚这里面的事情,米樰也不急着先带他进去,而是为其介绍起基本信息来。

好歹心中有数,免得一会儿进去后不知道说些什么。

今天两人是到八和会馆里来,这里可以算是香江内粤剧行业艺人行会,统理粤剧整体事务。

八和会馆,不唯香江这边独有。

几乎广府粤戏影响力比较深的地方,诸如狮城、濠江,基本都有这组织。

再加上美东八和会馆、英港怡情雅聚……

林林总总,大抵覆盖了十数个国家与地区。

溯其源流,尽数来自最先建立的粤东那座八和会馆,是以此馆也被粤剧艺人尊称为“母会”。

所谓,八和,是指德和、永和、兆和、新和、福和、慎和、普和、庆和,以此名共建八个分堂

是以粤剧子弟,又称作“八和子弟。”

根据行业规矩,不同的行当被安排居住不同的分堂。

如小生、正生及大花面,俱都住在兆和堂。

二花面、六分住庆和堂。

花旦住福和堂。

丑角住新和堂。

武生住永和堂,

五军虎及武打家住德和堂。

接戏卖戏的住慎和堂。

棚面的音乐人员住普和堂。

当然,传到现在,内里组织架构已经变化许多,与最初已经大为不同。

香江这边的八和会馆,前身本是八和公寓,专是粤剧从业人员散班后住宿的地方,原本负责管理的事务并没有那么全面。

之所以发展至今天局面,还是与政治局势有关。

这边的会馆,本来只主要负责住宿而已。

但是四九年之后,因为政局政策关系,香江与内地往来逐渐减少,许多粤剧人才久留于此。

顺势推出个香江这边的八和会馆,已是势在必然。

历经多次改组,先后换过“八和剧员总公会”、“八和粤剧协进会”、“粤东八和粤剧职业工会”等诸多名目后,

才总算在1953年,重新注册成立香讲八和会馆,统理粤剧整体事务。

时至今日,下设有慎和堂、香江粤剧演员会有限公司、普福堂、画部工会、合和堂衣杂箱工会、銮舆堂等。

外人听起来复杂难明其意,但行内人却是清楚,知晓其实分别对应负责事务、演员、音乐、灯光布景、服装道具、武打演员等事务。

此外,还另有八和粤剧学院。

顾名思义,专为培养粤戏新人才而开办,有别于以往师徒相传的模式。

尤为需要注意的,是这粤剧学院注册时性质为非牟利慈善机构,与寻常学校大为不同。

他们欲要从粤戏行内,找专业人士反串龙阳君,自然要来这里。

其实里面有些事情,米樰也不是特别清楚,还是临时做过功课,死记硬背下转述。

但谢端阳听后,却是过耳成诵,立刻将之记在心中。

于他而言,梨园当中的事,颇为陌生新鲜。

所以丝毫不觉得厌烦,反而觉得津津有味。

倒也发现了某些原本不知的有趣事情。

就比如说《大话西游》当中的唐僧罗嘉英,还有TVB的汪铭荃。

这对夫妻两个,皆与粤剧极有渊源。

不过罗嘉英是家世渊源,从小练的童子功。

汪阿姐却是半路出家,大概两三年前才正式踏足粤剧舞台。

而且,两人目前,似乎还不认识,最起码远远称不上熟。

心中想着这些,谢端阳跟随着米樰脚步走进里面。

米樰已经提前联络好认识的熟人,所以不似她刚才所说的那样,排斥外人,整体气氛还是比较轻松的。

应该是夸大其词了。

这倒也是,粤剧虽说算是个旧行当,但与电视、电影这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水火不容。

事实上,进入香江后,粤剧已是进行过适应化更改创新,并非泥古不化。

而到了七十年代,面对电视普及的冲击,以及对娱乐经营场所方面的管制,原本兴盛的粤剧市场也不免萎缩。

粤剧艺人跨行演出,影视戏三栖等类似情况,并不鲜见。

汪铭荃就是个鲜明例子,虽然她路数是正好反了过来。

听到他们是打算为电视剧找个反串女角,八和会馆这边也不奇怪,很快就推出数名人选。

只是谢端阳看过后,却不由暗暗摇头,并不十分满意。

那几人即便不是名家,也算是中坚了。

怎么说呢,年纪都比较偏大,与自己搭戏的话看着不怎么搭。

而且她们身上,那种戏曲行当的味道太重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