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不过二人想太多了,宋祭酒和林荣合计了一下,还是决定即便有开恩科,也不参加,让二人继续出去。

对于蜀地发生的事,如今已传回京城,案件也已经交刑部处理,先帝早在去年就开始放手让太子监国。这蒙山县一事,正是太子暗中促成,林春生和宋清泉因为有了林宗助力,早在几个月前名字就已经在太子这里挂上号了。

恩不恩科的长辈们倒是不在意了。

反倒是二人这几个月出去游历收获良多,虽然才几个月不见,二人都感觉成熟了不少。果然是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在京城里长辈身边固然安全,却永远也不可能有如此迅速的进步。

宋祭酒感叹,宋清泉这小子真是好运气,小时候被林荣所救,如今却跟着林家小子又得了林宗的提点。这一切都是因为老国公的善缘。

时也,命也,如果当初小儿子没有让林荣在这家米店做工,又如何能得到那认亲的紫水晶,总归命运如此安排,该是他的,几十年后还是最终回到原位。

回到京里的宋清泉开始整理这一路的诗篇和文章,又疯狂地找各地的风物志和历史相关的书籍恶补。

宋祭酒以为他在认真读书,还在心里感叹,这小子怎么出去游历一趟回来更自律了。

一直到和春生重新启程前夜几日,宋清泉将自己写好的稿子送到宋祭酒手上,宋祭酒一看竟是游记,吓了一跳,“清泉小子,这是何意?”

“祖父,这是我一路的见闻,请您过目,我打算写一本大兴县城风物志。”宋清泉道。

宋祭酒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胡闹,让你出去增长见识,可不是让你写游记的。”

宋清泉解释了为何要写,明明大兴目前这一片就是空白的,总要有人去写,为何不为?“祖父不是一直夸赞夏儿写的游记?为何却反对孙儿呢?”

“那如何能一样?林世子有世子的身份无需刻科举才有那写游记的功夫,他不管读书如何都有继承国公府的机会。夏儿还是个小闺女,也没有科举的可能。你能一样吗?”宋祭酒气得吹胡子瞪眼的。

突然觉得不认识眼前的孙子了,怎么问出如此糊涂的问题。

整一叠的稿子都让宋祭酒丢在桌子上气呼呼地走了,宋清泉长叹一口气,看来爷爷这条路走不通了。把撒落一地的书稿都收拾起来,他并不气馁,准备再抄录一份,一份给夏儿,一份带给春生哥看。到时出发了在路上看看修修写写。

春生之前以为宋清泉写游记只是一时兴起,谁料已写了这样厚厚一沓!

“后来我们在江城后去的那几个县城,我觉得都挺有意思的,我特别问了那些街上的老婆子和老大爷,听他们讲了许多县城的历史,记下了当地的风情习俗,加上回京后查的一些资料核实,一共也才写了这十来篇。可惜祖父把我骂了一顿,说让我出来游历不是出来写游记的,不该在此事上分心。”宋清泉明明说的是祖父不支持,可整个人偏偏就是那种很放松的样子,仿佛只是在闲谈。看出他内心确实无比的坚定,并不是因为宋祭酒不支持就不准备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