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江先生今日邀请张怀月过来,便是想专门向张怀月请托,希望仁济医院能为救助站的流民提供一次义诊。
“而今北地民不聊生,不知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我们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江先生拉着张怀月的手言辞恳切地道,“活动所需的物资场地,我们学校的义工都可以出去募资以及提供帮手,现在只希望小张你能帮忙跟仁济医院牵线搭桥,帮帮这些难民。”
自来了康直里后一直受到谢家颇多关照,张怀月对江先生的人品也十分钦佩,自是乐意帮忙。况且这件事说到底也不难办,仁济医院每年都有慈善任务,即便不是与江滩船厂救助站合作,也会有其他渠道的慈善义诊,她要做的也不过是提个意见罢了。
于是思索了一阵,张怀月便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见张怀月应承,江玉卿表现得十分激动,拉着她连连道谢。之后拉着她去救助站实地考察了两次,还书写了一份十分详尽的义诊计划书郑重交到她手上。
被江玉卿如此寄予厚望,张怀月压力颇大,不得不使出了十二分的精力来操办这件事情,很快便将计划书整理了一遍,递到了医院行政部。
张怀月虽一贯为人低调,但她当初是拿着院长同学的介绍信入的医院,这事在医院内部也不是秘密,故而医院行政部也乐得在这种无伤大雅的事情上给个面子,于是去江滩船厂救助站慈善义诊的事情便很快就顺理成章地敲定了下来。
————————
这里是江岸区归善里一栋十分不起眼的砖石小楼,门前挂了两条硕大的牌匾,分别写着“中花民族复兴社民族运动委员会”以及“花中青年社江城区办公厅”。此时小办公楼的门前站了几名守卫,平整简洁的砖石台阶上并无什么人员进出,显得静谧且幽深。
只是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恐怕鲜有知晓,贯穿国统历史赫赫威名的暴力调查机关,力行社特务处的江城分区办公室便秘密隐匿在此。
这天上午,一名着中山便装,身材挺拔颀长,压低软呢帽半遮了面孔的年轻人,快步穿过这间砖石小楼的门厅,与门口守卫报备一声,便一路上到了二楼。顺着走廊走到底,进到一间大办公室套间,他对坐在外间办公桌后的年轻男人点点头。
小主,
不等对方起身迎接,便转身来到区隔里间的一扇清漆实木大门前抬手敲了两下,里边随即传来一声吩咐。
“请进。”
年轻人推门而入,抬眼便见一个男人此时正坐在办公桌后望向自己。
年轻人摘下帽子,露出一张让人印象深刻的年轻面孔,将帽子随手挂在门后,年轻人抬手对办公桌后的男人敬了个挑不出一丝毛病的标准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