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 集 金兵扰边

而在宫廷之中,宋徽宗的后妃们也听到了朝堂上那激烈的争论,人心浮动。一些后妃出于对自身荣华富贵和安逸生活的考虑,担心战争会给自己带来诸多不便和危险,纷纷劝说宋徽宗选择赔款求和的妥协方式,自私自利。她们在宋徽宗的耳边吹着那充满诱惑和误导的枕边风,绘声绘色、添油加醋地描述着战争将会带来的死亡、破坏和混乱,强调战争会让原本宁静祥和的宫廷生活变得动荡不安,充满恐惧,危言耸听。

宋徽宗在这些纷繁复杂、众说纷纭的声音的干扰和影响下,始终未能做出一个果断而明确的决策,举棋不定。他的内心一会儿倾向于积极备战,认为这是保卫国家尊严和百姓安全的唯一途径,义不容辞。一会儿又觉得赔款求和或许可以避免战争带来的直接破坏和人员伤亡,是一种暂时的权宜之计,患得患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时间在宋徽宗的犹豫不决中如白驹过隙般悄然流逝,转瞬即逝。而边境的百姓们却还在源源不断地逃亡,颠沛流离。金兵的侵扰也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反而愈发猖獗和肆无忌惮,变本加厉。汴京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压抑,仿佛一场巨大的风暴即将来临,山雨欲来风满楼。朝堂上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尖锐,双方互不相让,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李纲心急如焚、忧心如捣,他深知每拖延一天,宋朝所面临的局势就会更加危险和艰难一分,刻不容缓。他再次奋笔疾书、笔耕不辍,向宋徽宗上书,详细而全面地阐述了积极备战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步骤,包括如何招募和选拔士兵、如何进行高效而严格的军事训练、如何迅速而有效地筹集粮草和兵器等一系列关键措施,面面俱到。

童贯也没有闲着,他在暗中秘密联络一些与自己利益相关的官员,试图想方设法阻止李纲的备战计划得以实施,阴谋诡计。他心怀叵测、居心不良地向宋徽宗进献谗言,诬陷李纲是在故意挑起战争,居心叵测,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个人野心和追求所谓的名声地位,颠倒黑白。

宋徽宗看着李纲那言辞恳切、充满激情的上书和童贯那充满恶意和诋毁的谗言,心中更加混乱和迷茫,不知所措。他不知道究竟应该相信谁,也不知道究竟应该如何做出这个关乎国家生死存亡、兴衰荣辱的重大抉择。

在边境地区,金兵看到北宋朝廷始终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应对措施,变得更加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他们愈发肆无忌惮地加大了侵扰的力度和范围,不仅疯狂掠夺边境的村庄和城镇,甚至开始气势汹汹地向北宋的内地深入推进,妄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侵略成果,贪婪的欲望愈发膨胀。

边境的守军在长时间没有得到明确命令和有效支援的情况下,只能进行一些零星而小规模的抵抗。但由于缺乏充足的物资补给和战略支援,他们的抵抗显得苍白无力,效果甚微。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金兵在自己的土地上肆意横行,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

一些边境的将领心急如焚,不断地向汴京发送一封又一封紧急求救信,声泪俱下地恳请朝廷能够尽快做出果断的决策,迅速派遣强大的援军前来支援。但这些饱含着血泪和期望的求救信到达汴京后,却如同石沉大海一般,被淹没在朝堂那无休止的争论和权力斗争之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回应。

汴京的商人们开始感到极度的恐慌和不安,他们担心自己的生意会因为战争的影响而遭受灭顶之灾。于是,他们纷纷开始大量囤积货物,导致物价如火箭般飞涨。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变得越来越稀缺和昂贵,百姓们的生活陷入了更加艰难困苦的境地,民不聊生。

一些忧国忧民的文人墨客也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抒发对朝廷决策的深深担忧和不满。他们写诗作词,以犀利的笔触批判朝廷的犹豫不决和无所作为,大声疾呼朝廷要以国家和百姓的根本利益为重,尽快做出正确而果断的决策,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他们的作品在民间流传,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鸣和愤怒。

成功小说网

与此同时,朝堂上的争论还在继续,宋徽宗依旧在各种声音中摇摆不定。国家的命运仿佛悬于一线,而决定这命运的关键之人却还在迷茫和犹豫之中。而金兵的铁蹄越来越近,战争的阴影愈发浓重,北宋的未来充满了未知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