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考古逐光者:学业赛场双面承压

苏萱虽然在学术界也有了一些成绩,但是她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她深知学术之路宛如没有尽头的攀峰之旅,眼下成果不过是途中微芒。

新出土文物带来全新谜题,旁人劝她凭借现有声望吃老本,随便出些科普读物便能名利双收,苏萱却充耳不闻。

她一头扎进偏远地区的考古现场,那里条件艰苦,蚊虫肆虐、住宿简陋,可文物出土概率极高。

每日破晓她就开工,拿着小铲,蹲在土坑边,细致地剥离土层,不放过丝毫线索。遇上棘手遗迹,她日夜蹲守,反复查阅古籍,笔记密密麻麻写满本子。

家里人知道苏萱学的是历史专业,原以为她毕业后会谋个安稳教职,或是进博物馆做文职工作,朝九晚五,清闲度日。

没承想,她竟一头扎进了考古队,风餐露宿、四海为家。

消息传开,家里瞬间炸开了锅。长辈们轮番致电,苦口婆心劝她回来:“姑娘啊,考古多苦啊,荒郊野外的,没个安稳住处,还净是尘土,哪是你一个女孩子该待的地方?”

苏萱每次都耐心解释,说考古于她而言,是触摸历史实体的绝佳机会,那些沉睡千年的文物有着致命吸引力,可家人哪里听得进去。

家人的不理解,成了苏萱心里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但这并未绊住她奔赴考古一线的脚步。

一次,考古队接到紧急任务,要前往西北大漠深处,探寻一处年代久远、线索稀缺的遗迹。苏萱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奔赴那风沙漫天之地。

大漠的环境比想象中还要恶劣,狂风裹挟着沙砾,打得人脸上生疼,帐篷时常被掀翻,水源稀缺到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一小杯。

同行的队友都有些吃不消,士气低落,苏萱却仿若不觉,每日天不亮就钻进考古发掘区,一寸寸排查沙地,寻着文物可能隐匿的蛛丝马迹。

苏萱接到学校通知时,满心的错愕,手头的考古工作正进行到关键节点,遗址刚露出神秘一角,诸多线索亟待深挖、梳理,文物年代与用途悬而未决。可这期末考试同样重要,关乎学生能否顺利升级、毕业,还牵扯到学业成绩评定。

她眉头紧锁,满心纠结,下意识攥紧手中刚出土的残陶片,向带队老师说明情况。老师满脸惋惜,却拍了拍她的肩:“学业不能荒废,你先回去,这儿有我们守着,一结束就赶紧回来。”苏萱重重点头,迅速交接手头工作,简单收拾行李,奔赴学校。

回校途中,苏萱抓紧一切时间复习,列车上、候车厅,资料从不离手。校园熟悉又陌生,阔别许久,她无暇感慨,一头扎进图书馆,日夜苦读,笔记做得密密麻麻。同学瞧见她,纷纷投来诧异目光,小声议论,她全然不顾。

考试那日,教室里静悄悄的,唯有笔尖摩挲试卷的沙沙声。苏萱答题行云流水,知识储备与考古实践相互印证,难题迎刃而解。可最后一门考到一半,考古现场突然打来紧急电话,出土文物在清理时出现异常状况,急需她专业判断。

监考老师不许接电话,苏萱心急如焚,额上渗出细密汗珠。好不容易熬到交卷,她立刻回拨,详细询问情况,凭借记忆远程指导,给出初步处理意见。待问题暂时稳住,她又马不停蹄地赶回考古现场。

抵达后,她顾不上休息,径直奔向文物存放处,戴上手套,细细查看,调整后续挖掘与清理方案。经此波折,她更懂得平衡学业与实践,往后的日子里,两边的工作都愈发出色,成绩亮眼,考古成果斐然,成了师生眼中学业、事业两不误的楷模。

这次波折过后,苏萱在学校与考古队间找到了独特的平衡,可新的挑战接踵而至。

学校鉴于她出色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成果,推选她参加一场高规格的学术竞赛,要与各高校的尖子生切磋,主题围绕“古代文明的多元交融”。时间紧迫,准备周期短,还得兼顾考古现场进度。

苏萱熬夜梳理资料,把考古中的一手发现融入竞赛方案,力求新颖独特。

竞赛那天,现场高手如云,她上台阐述观点时,台下评委目光犀利,同行紧盯不放。

她深吸一口气,将考古现场的见闻、文物细节,以及背后蕴藏的跨地域文化交流,用生动案例一一拆解、佐证,新颖视角引得台下阵阵惊叹,成功斩获佳绩。

与此同时,考古现场也迎来重大突破——疑似发现失传已久的祭祀礼器。礼器造型奇特,纹路蕴含神秘信息,可腐蚀受损严重。修复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苏萱一回现场,便全身心投入,与修复师反复研讨方案,查阅海量古籍找参照,尝试各种新型修复材料。

在关键的修复环节,外界却流言蜚语不断。有人质疑年轻的她没足够能力担此重任,说这次修复定会失败,甚至会毁掉珍贵文物。压力如乌云压顶,苏萱失眠了好几夜,但程然的陪伴让她重拾勇气。他搜集法律条款为苏萱维权,驱散不实传言;还凭借逻辑思维,帮她优化修复思路。

苏萱不再理会外界干扰,专注手中工作。历经数月,礼器重现华彩,纹路清晰,古韵流淌。经鉴定,它填补多项历史研究空白,苏萱的名字跟着文物传遍学界。国际考古机构抛来橄榄枝,邀她参与跨国项目合作,挖掘神秘的东方文明遗址。

踏上异国土地,困难重重,语言不通、文化差异、工作习惯不同。但苏萱毫无惧色,凭借扎实功底与谦逊态度破冰,教外国同行中文术语,学习当地实操技巧,交流碰撞中拓宽学术视野。回国时,她带回大量一手资料,分享心得,助力国内考古界接轨国际,成了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在逐梦路上越走越远,一路繁花相送。